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并非影响最广的,编者之所以把《醉花阴》和《声声慢》编在一起,除了凸显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不同风格外,其意象选择上有许多共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南渡前所作,抒发的是贵族少妇的闲愁;《声声慢》是她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晚年之作,是凄苦孤寂生活的淋漓体现。《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黑黄花、黄昏、风等,但传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韵。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相似文献   

3.
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名的女性词人,她现存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有对于花的描写,李清照在对花的描绘和进行花意象的塑造中,很好地表现出了人花共爱的情感关怀,花人互喻的创意定势,心花互释的人内涵和屈陶风韵的审美追求。李清照对花的吟咏,从抒情主体,吟咏方式到审美意蕴等,都极具特色,其所创构的花意象,是高雅女性意识的投影和高尚人格情操的外化。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一生经历颇多,她用独特的"花"意象与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结合,读她的"花",就是在读她的人生。本文对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进行探讨,一是她笔下常见"花"的特点;二是她词中"花"的意蕴;三是她选取这些"花"作为意象载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无疑是一个传奇。这位旷世才女,有着花容月貌的外表,深厚的家学渊源,但人生却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作为一位女性词人,她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虽然存世作品只有几十篇,却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而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人生后期抒写离愁别绪的作品,《醉花阴》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醉花阴》中,作者以"黄花"为主要意象,描绘了黄花的娉婷袅娜,瘦削孱弱,最后以"莫道不消魂,帘卷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词中大量运用花意象,她本人在词中也以“惜花人”的形象出现。在其创作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由于创作心态迥异,“惜花人”形象由“爱花人”、“怜花人”发展到“悲花人”。词人以花自况的心理贯穿一生之创作,通过对花的赞美,表明自身高洁、坚贞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早中期的咏花词最能反映她"别是一家"的艺术风格。论文重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荷花、桂花分别类分析,并结合李清照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思想感情以及中国象征文化和西方美学的观点进行论述,阐释了李清照早中期咏花词的独到之处,说明了为什么早中期李清照笔下所咏之花不尽相同,最后从表现内容及艺术手法上总论李清照咏花词,肯定了一代才女李清照独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憔悴损”到底指花还是指人?教材与此句有关的注释为:[黄花]菊花。[憔悴损]憔悴得很。教参关于此句的说法是: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凉景象!教材和教参中对“憔悴损”指花还是指人都未置可否,理解起来也都让人模棱两可。《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关于此句的破解是: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  相似文献   

9.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过许多的咏花词,不仅花的种类繁多,且不同的时期还以不同的花来反映自身情况。人生的不同阶段与那些花开花落结合起来展现了自己的一生。她喜爱花、歌咏花、了解花,花不仅是她生命的寄托,也是她情感的升华,更是她及性情的写照。李清照词的"花意象"带着宋人的情感亮相于中国古代词坛,她的才华横溢,使得她撑起了文坛女子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对她的词进行研究的文章,不计其数。人们主要从李清照词的自我定位、审美意蕴、心灵历程、人格情操等方面进行论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李清照词体现的人性色彩这方面来看,还有研究的余地。本文将以她的咏花词的多样性、情感外化、女性阴柔美以及易安词与其他词人的咏物词作比较,来探讨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贾宏亮 《考试》2009,(3):109-109
李清照许多咏花词中的花均为作者自况,她把这些花草树木摘来放在自己的词作中,以独具的慧眼,用真挚的情感,经过一番涵泳之后,连同她自己那颗敏感多情的心灵呈现给我们,时至今日,我们读这些她发自肺腑的词作,还会为她的生活、思想、情感而低徊不已。李清照用她嫣然如花的语言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而她清丽高雅的形象更是令人无限思慕。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中咏得最多的意象是梅花、菊花,这最能体现她的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爱情词,表面上看写离愁别恨,其实寓意颇深也,兼具表达亡国之恨。以俗语入词,主要是为了唤起家国的悲情浓意。悲剧的诗情容易激起人们的思考与敬意,悲剧的诗情更容易持久,能获得悲同身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漂泊的灵魂     
中国千年的文化史,正因为有了李清照,才绽放出凄艳高傲的光芒。李清照是一首词,哀艳地寂寞着;李清照是一条鱼,被时光的洪流追逐着;李清照是一个女子,独一无二的刚强女子。看透风景,看透人情,看透尘世,只落得泪水涟涟。无数年后,站在桌前,细细地品读她的词,感受她的才情、诗情、感情。透过一千年的风雨,静静地欣赏那个立在秋风黄花中的女子。她曾经是幸福的天使,拥有满腹才情,与心爱的人饮酒吟诗,好不惬意。没有海誓山盟,只有深深的柔情与永恒的爱情,这已足够。幸福的生活永远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病痛残忍地扼杀掉了她挚爱的人。永远孤独,…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诗人选择的意象都会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用了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六个意象,成功表达了她作品“愁”的主调。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而在词作中对"黄花"、"风雨"意象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黄花"不仅是个人外在凄婉哀怨的象征,更是其内在高洁孤独的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更是情感的风雨。"黄花"与"风雨"意象在内涵上总是紧密相联:自然风雨之于自然的菊花,造成了"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秋景;而人生风雨之于李清照,凝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心境。  相似文献   

17.
陈新瑶 《现代语文》2006,(10):114-115
宗璞爱花,也爱写花。丁香、藤萝、木样、二月兰、玉簪等都是宗璞笔下常见的花草,作家通过对这些平凡而又微小的生命的描写,表达了她对花、对草、对人生及生命深刻而独特的领悟。宗璞爱花,但她更爱生命。在她笔下,不管是肆意风流的紫藤萝,抑是园中寂寞的木槿花,还是革时期被砍伐的海棠,它们都是生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漱玉词》中众多的"花"意象作为李清照表现女性生命和灵魂的喻体,是历史上真正以女性口吻进行"女性书写"的创举。"花"意象所隐喻的灵魂本体,不仅仅指李清照独特的生命存在,更包括她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代中女性的灵魂世界。李清照用"花"意象荣枯由命的一生为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和灵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像。  相似文献   

19.
管亚平 《语文天地》2014,(10):18-19
悲愁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情感,但她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则有着内敛与疏放之别,这内敛与疏放的背后隐藏着词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从《醉花阴》到《声声慢》再到《永遇乐》,深浅不同的悲愁与不同的表达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颗敏感的心灵在经历人生种种苦难之后的变化。其中别离相思的放肆夸张、坎坷际遇的奔放倾泻、孤苦人生的隐忍克制则是李清照上述词作悲愁情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花"是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意象。在她现存的45首诗词中1,差不多有30多首写到花,如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梧桐等等,尤其以写梅花为重。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写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相融洽的花采撷于笔下,其中的一枝、一景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观照着自己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