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书纪年〉解谜》一书讨论了"今本"《竹书纪年》对研究中国上古年代的重要性,认为任何恢复准确年代的企图都必须从分析"今本"《竹书纪年》开始——而此却被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忽略了。书中以"今本"《纪年》为基础,结合古代天文和历法的研究成果,提出《纪年》记载的在位年数通常是从完成对先君的服丧期之后算起的假设,确定克商的具体时间为公元前1040年4月18日,并提供了夏商周三代的具体编年。接着对断代工程做了评论,表明断代工程的方法和结论并不完全可靠。最后,重构了《竹书纪年》原始文本的前303条竹简,讨论分析了商周递嬗之际的年代,并认为"今本"《纪年》是战国时魏人对真实年代篡改的结果。附录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对断代工程在确定商代后期事件时间的问题上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一、《竹书纪年》晋太康二年(二八一年)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南)人发掘古墓(大约是魏襄王的墓),出土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此书叙述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魏国的史事。周幽王以后用晋纪年,三家分晋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前二九九年)止。据此及古本《竹书纪年》辑本内容推论,《竹书纪年》大致上是魏国的编年史。所记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都和传统史书记载不同,但该书的某些记述与甲骨文、金文史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弒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4.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夏商周年表》,可推定舜崩于公元前2074年左右。据《尚书·尧典》纪年文例,知《史记》“用事二十年”说有误。因尧丧三年处理不当,孔传、孔疏的“三十在位”说亦有不妥。因定舜崩年82岁。根据杨希枚先生三年丧礼原本带有考验新王的性质的新说,细算《今本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数,知王国维《疏证》有三处失误,因定虞夏时代实行过“丧毕即位”制和“三足年丧礼”。最后据上述结论,推定舜帝大事公历纪年。  相似文献   

5.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弑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大约创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传说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部落联盟首领职位,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约历400多年。 夏桀时,商汤起兵,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因而商也被称为殷,或商殷、殷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传统说法,把夏、商、周称为三代,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已显示有国家的意义。夏代起于何时?其说不一。中国历史年代,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八四一年,才是正确纪年的开始,以前的年代不甚确切。那么,夏代年代究应如何断限呢?根据史记夏本纪注引《竹书纪年》说夏“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三统历》说夏是四百三十二年,商灭夏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六十二年,当由此上推,得出夏的年代断限。则夏代应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时间约五百年左右,距今  相似文献   

8.
2011年《肩水金关汉简(壹)》出版,本文根据农历月朔干支的周期性和出土纪年简的上下时限,考释其中26枚有问题的纪年简;据73EJT9:10号简的记录,认为今用历谱始元七年闰三月存疑。  相似文献   

9.
《竹书纪年》为汲冢《竹书》中的一种,为晋武帝时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之墓时所发现。故又统称《汲冢书》。因此书系科斗文竹简,有“数十车”之多,后世又无传存;加之其出土年代和出土之王墓说法不一,故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而斥之为“汉后人伪作”。《竹书纪年》所载王年及其历史事件均与相关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及青铜铭器所载完全一致,其天象记载亦与历史的实际情形相吻合,足见《竹书纪年》真实不伪。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但在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却有不少此前的纪年,如公元前29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大败夏兵、约公元前1046年发生牧野之战。那么.这三个历史纪年是从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学人之中,雷海宗先生早在1 93 1年就以《史记·鲁世家》、《左传》、《孟子》等资料证明《竹书纪年》公元前1 0 2 7年之说之可信。迟至1 945年,瑞典汉学名家高本汉教授,在一篇论商代某类武器和工具长文,才放弃了刘歆公元前1 1 2 2年之说,发表了与雷文几乎方法全同的对西周年代的看法。雷文在中国、海外都甚少人知,而高文在西方影响甚大,一般称《纪年》武王伐纣之年为“高本汉的年代”。如果今后公元前1 0 2 7年在东亚、在西方被普遍接受为绝对年代,从学术公道的立场,我们有义务称之为“雷海宗的年代”。  雷海宗 ( 1 90 2~1 962 )历…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1月《肩水金关汉简》第4卷出版,本卷共收录2036枚7个探方的简牍,其中纪年简、历谱简、日期简共计639枚,有明确年号记载的纪年简246枚。本文就年号残损但干支可考的简牍、历谱简等进行考释,校释干支有误的纪年简,同时推考部分简册的纪年。  相似文献   

13.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夏商周年表>,可推定舜崩于公元前2074年左右.据<尚书·尧典>纪年文例,知<史记>"用事二十年"说有误.因尧丧三年处理不当,孔传、孔疏的"三十在位"说亦有不妥.因定舜崩年82岁.根据杨希枚先生三年丧礼原本带有考验新王的性质的新说,细算<今本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数,知王国维<疏证>有三处失误,因定虞夏时代实行过"丧毕即位"制和"三足年丧礼".最后据上述结论,推定舜帝大事公历纪年.  相似文献   

14.
刘伟博士著《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共计20万字。本书以《郭店楚墓竹简》一书中的儒家著作为研究基础,对其中所见之生死观念加以探讨。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对《郭店楚简》中的18篇儒家文献进行界定;第二章探讨的是《郭店儒简》对生命本质(人性)的认  相似文献   

15.
万国鼎先生所编《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1978年11月版)是一本简明易用、史学工作者称便的优秀工具书。但我在查找一条涉及齐胡公纪年的材料时,发现该年表中索引有一则年代排印失误,现予以订证如下:已知齐胡公为姜太公五世孙,大致与周孝王、周夷王为同时。由于我国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才有明确的不间断的纪年,《中国历史纪年表》中的“公元甲子纪年表”当然也是从共和元年起始的。那么,要查找周代共和以前的纪年,只有从该年表第64页的“西周周王简表”以及第147页的“中国历史纪年表索引”中去找。“西周周王简表”记载,周孝王于公元前897年至前888年在位,而“中国历史纪年表索引”却记周孝王继位的年代为公元前987年。我们已知周孝王是周懿王的弟弟和继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敦煌本、竹简本、今本《文子》的异同 ,并结合有关史籍加以考察 ,认为《文子》一书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三种《文子》版本之间有密切联系 ,敦煌本是竹简本向今本演变的过渡本。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混淆了《竹书纪年》注文与正文,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了该书的史料价值,诬为伪书。该文经过大量详尽的考证,从内容上论述了《竹书》正文的可靠性,反驳了自清代以来对该书的种种误解与歪曲,对“三代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也作了重新的订正,从而维护了《竹书纪年》的信史地位,也为1996年5月国家提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贡献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公元前422年时任魏国邺令。当时,我国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群雄并起,列国争霸,社会一直处在大动荡大分化之中。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相似文献   

19.
(一) 商鞅(约公元前三九○年——前三三八年),原名公孙鞅,战国中期卫国人。他“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君列传》),年轻的时候,跑到魏国,在崇尚法家的魏国宰相公叔痤那里当一名家臣,研究和总结了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的理论和变法经验。公元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到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由于变法获得显著成功,当上了秦国的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并被封为商君。因此,史书上称他为商鞅。法家后学者辑录的《商君书》,记述了他的学说。《更法》是《商君书》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六世纪末年,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闪耀在我国军事史上。他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势、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这些内容是从我国春秋战国之交频繁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战术经验,它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三百余枚,简长27.4厘米,宽约0.5厘米,总字数超过今本约三分之一,从而为《孙子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