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9):23-24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高考的命题作文已经被新材料作文所取代。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和之前的材料作文有着不同的的要求,在新材料作文中,往往是给出考生一段材料,但并不会规定作文的话题和具体题目,学生必须要在所给材料要求的范围内来执行写作并且不能够抄袭,这类作文就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材料的主旨以后才能够写出不跑题的作文。另外,在规定的时间写出作文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新材料作文在考试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检验出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在不断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新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最关键两点就是审题和立意,所以本文就针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进行了探讨,简单介绍了新材料作文的意义以及如今的教学现状,主要提供了一些提高审题立意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注意选材有个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问题一大堆。针对这样的现状,探析作文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好的作文需要有充实的内容,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学会阅读、学会交流,积极地从生活中积累材料,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5.
材料作文以阅读理解为基础,是读写思相结合的一种效果卓越的作文形式,也是高考语文中重要的测试项目。这种作文形式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条件下,写出立意准确、富有思想和深刻立意的优秀作文。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抓准有价值和意义的关键词,本文主要就在材料作文中如何抓关键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和缘起 1.以往写作教学和作文训练的误区。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作理论的灌输放到了重要地位,忽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事实。与之相配套的作文训练形态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列一些材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成文,习作由教师批改、打分、写评语,下一周讲评,讲评后再进行新一次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7.
姚丽英 《现代语文》2010,(4):121-121
初中学生已有小学语文为基础,具备了造句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结束后还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这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而是我们教者没抓住学生作文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作文的难点,具体地说有四个方面: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描写的运用,感受生活的能力,运用典型语言的能力。这四个方面,前二者是驾驭材料与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故事,唐代的祖咏去应试,应试的诗限一定的韵数,规定五言六韵,十二句。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了,有人问他为何不把全诗写出?他回答“意尽”。只写四句,显然是不合要求的,然而却写出了意境。这就是留传千古的《终南望余雪》。由此,我想到了给作文规定字数。眼下给小学生作文规定确实很时兴,从教科书、教参书到考试的作文,都给规定了字数,什么“写300字”,“不少于400字”等。难道规定字数学生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吗?明清的八股文不也给考生规定字数吗?可有多少文章是好的?又有多少留传下来?笔者认为,给小学生的作文规定字数,就像给学生套上…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和缘起 1.以往写作教学和作文训练的误区。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作理论的灌输放到了重要地位,忽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事实。与之相配套的作文训练形态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列一些材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成文,习作由教师批改、打分、写评语,下一周讲评,讲评后再进行新一次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仍沿用老掉牙的教学方法,而且多灌输少感染,多说教少陶冶。在这样的作文教学和学法演练下,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压抑。加上学生的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涉事不深,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结果学生写作思维狭窄,写出的作文语言无味,千人一腔,缺乏个性与真情,少了灵气和活力。因此,作文教学要走出传统写作教学的教条囹圄,使学生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斑斓的个性。为着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中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晓军 《现代语文》2011,(1):130-130
生活是写作的直接源泉,有生活的地方必定有作文的材料,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太小,太窄,若要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另人满意的作文来,那的确是有些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12.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3):23-25,33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学生面对文题,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勉强成文,不是空话、套话,就是千篇一律。为什么学生对身边俯拾即是的活生生的材料视而不见,将多彩的生活拒之门外呢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没贴近生活,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不注重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热爱写作,并写出新颖的高质量的文章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图景,如游历参观课、活动课、体育课、实验课都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先实践、先感受,然后把所…  相似文献   

14.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时要做到趣字当先,通过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这样才能写出优美的作文。  相似文献   

15.
在考场中当我们面对一个个熟悉或是陌生的写作材料、作文命题时,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出彩的、可以得到高分的优秀作文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精心组织材料,竭力创设情境,严密调控训练过程,还有教师总结了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三段式作文模式,虽然学生照此写出的作文比较规范,但千篇一面,缺少灵性和个性。这样的作文忽视了不同学生言语发展的不平衡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独特个性,与课程改革目的不符,这就给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张扬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树叶     
该作文的教学采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研究、积累资料、再写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他们作文可以言之有物。另外,在作文题材上也没有限制学生,而是允许自由选择题材,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生活的天地里,都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逐步养成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良好习惯,学生作文训练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获取作文材料,都会写出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作文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部分学生所缺少的就是这个自我创作的过程。现在校外铺天盖地的各种形式作文班,如"作文三步法""作文速成班",都在"填鸭式"地灌输着孩子,在它的定式下,孩子们或许在当场能写出有点模样的作文,但是离开了老师规定的框架,学生又如同丢了拐杖,还是不会用自己的双腿走路。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无从下笔、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教师要“对症下药,因病施救”。一要培养辩证分析能力。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看问题比较片面,没有深度:要引导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辩汪分析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就能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会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二要培养创造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