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西阳 《北京档案》1999,(11):28-29
中国是个以礼仪著称的国家,故在礼仪上有许多警世之句流传至今.诸如"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说法,形成一整套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在我国礼仪制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为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礼在礼仪制度建设上取得的较高建树,与其礼仪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许必建  张华 《兰台世界》2009,(12):37-38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要学习、掌握“礼仪”方面的有关知识,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体会、总结、提高和探索“礼仪”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4.
礼仪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相互表示敬意的规范和仪式,是文明礼貌有教养的具体体现。 记者讲究礼仪,有助于采访。同时,也能使自己体验到交际的愉悦和生活的欢乐。 记者要讲究礼仪,文明采访,要做到下列几点: 一、待人友好和善 记者交际要讲究礼貌,待人要友好,态度要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从文明社会开始就已经形成,在婚姻礼仪上许多方面还仍然传承并体现着原始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等方面的因素,比如婚礼举行的时候要放鞭炮,有些地方的婚姻要经过"抢婚"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古到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种场合上体现出不同"礼仪"特点。从出行坐卧之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孔孟之道的渗入,都有相当讲究的一套传统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者要做好涉外礼仪工作,要有足够的文化内涵.文化的最基本层面是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涉外交往也与衣食住行密不可分,本文力图从这四个方面对涉外礼仪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探讨,以寻求提高涉外档案工作人员在涉外礼仪方面的业务水平与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皇家礼仪大游行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通过开发宫廷档案而创作的文化成果,是沈阳国际友好活动月的精典节目之一,是由沈阳市市长慕绥新亲自提议和策划的.节目通过清盛京宫廷礼仪的展演,反映了沈阳古老文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皇家礼仪大游行由"国史实录告成庆典"、"皇格格下嫁"、"皇帝出巡"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邹其彦 《大观周刊》2012,(29):42-42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
曹燕宁 《新闻界》2007,(4):103-104
主持人道歉体现了优秀的礼仪文化,是提升主持人自我修养的方式,是主持人"主体意识"回归的表现,而且能够促成对主持人的舆论约束,密切与受众的联系。但是主持人道歉也要有度。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站     
《国别礼仪金说》金正昆/著定价:29.80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7月"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学习涉外礼仪,不仅需要掌握国际交往惯例,而且还必须对各国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饮食活动中有着诸多礼仪。本文研究探讨了先秦儒家饮食礼仪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从饮食地位等级、器皿使用与"重味少食"饮食主张等方面进行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13.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百姓家的传统游戏.投壶是由古代射箭礼仪演变而来的[1].按西周礼制规定,天子朝会群臣时要进行"大射"之礼,诸侯朝见天子时要进行"燕射"之礼,诸侯相会时要进行"宾射"之礼,士大夫桐聚时则是进行"乡射"之礼.  相似文献   

14.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玉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器物。《诗经》里有:"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在所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较少,战国以后难见。玉璋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思想向来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乐"."礼"指礼节,"不学礼,无以立"."学礼"、"知礼","克己复礼为仁".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向来注重以礼相待,尤其是卑下者见到尊长者更要注重礼节.礼仪可以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比如,在古代通过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表示尊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表示谦虚.  相似文献   

16.
众人一般会认为傩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表演,仔细研究,其实不然。通过傩仪我们可以透视中国的礼仪文化。本文将以历史典籍、实际考证为据,从儒家"礼"文化的角度,对傩仪中折射出来的礼仪文化作个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情况下,邀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邀请,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显得要随便一些.正式的邀请,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故此它多采用书面的形式,即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论图书馆服务礼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礼仪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礼仪是一种社会公德.在图书馆这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职业里提出礼仪服务是相当重要的.服务礼仪和道德建设是馆员践行服务礼仪的基础,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员服务礼仪、图书馆群体礼仪以及读者阅读礼仪.  相似文献   

19.
宋明以来,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庶民家族祭祀祖先礼仪呈现出程式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并在清代得以多元化发展。在清前期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礼仪教化的背景下,鲁中地区仕宦家族将祖茔视为重要的礼仪空间,以符合儒家礼制与孝道观念的形式,有意地建构了祭祀先祖、飨宴议事以及教化训饬的一套规制性书面范本,将墓祭的习俗塑造为宗族祭祀的礼仪传统。以士绅为主导的礼俗实践说明,文字书写在礼俗整合中权威性的确立,使得基层生员群体作为主持宗族祭祀实践的关键人物,在承担乡约教化"以礼导俗"的作用上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20.
"入乡随俗"是人与人交往中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由于不同地方的社会、文化习俗有所差别,因此,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事先了解当地的礼节和风俗习惯,在交往中相互尊重对方。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采访,就应当对基层的一切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采访时,要能够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方法和渠道,创造出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做到真正的"入乡随俗",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充分的新闻写作素材,从而进一步加快深入采访,圆满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