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注意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发公众注意力资源的意义,并重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发公众注意力资源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媒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更是影响力经济。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指出,在网络信息社会,物质和信息都不稀缺,稀缺的是什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稀缺性让人们发现,原来注意力可以转化为财富。譬如你拥有了注意力,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明星",而明星是很容易赚大钱的——明星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传统文化以新形态进入网络平台。起源于传统街头文化的网络涂鸦文化,作为后现代亚文化的代表与自媒体平台相结合,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此外,在注意力资源日益短缺的市场环境下,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外延也被提上重要议程。本文从注意力经济相关理论出发,剖析以网络涂鸦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亚文化所反映的现实需求及注意力资源配置状态,并探究在消费娱乐文化主导的网络环境下涂鸦艺术对注意力经济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的常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是网络政治舆论的组成部分,政治正确优先、政治道德内驱、政治情感营销、政治情绪渲泄、政治消费成瘾是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的方式和表现。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具有功能极化的典型特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注意力”监督,公共权力对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进行回应,使二者实现共赢。通过强化个体政治伦理、践行底线自由、技术善治等共识性改进,进而达到自媒体非理性“注意力”政治舆论回归理性“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图书选题策划应当引入"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策划与"注意力经济"有什么牵扯 1997年,美国的Michael H,Goldhaber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资源,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可以说谁赢得了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风险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阅读注意力的内涵及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公众阅读注意力中所承担的责任,然后描述了网络环境下公众阅读注意力存在的危机,最后就公共图书馆如何提高公众阅读注意力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露萍 《新闻世界》2013,(6):200-201
微博流行体是微博乃至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的话语体系,“甄嫘体”、“元芳体”、“玛雅体”等流行体的风靡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息息相关。本文以微博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注意力经济视角剖析其传播特征及成因问题,以期通过网络语言的研究加强对网络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张雷 《新闻界》2005,(5):91-93
网络被称为全球性的媒体,我们的关注也是全球性的.但是,出于自身的需要,我们对来自世界各个不同地方的信息关注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在关注哪些国家?我们想关注这些国家的什么问题?我们的媒体和记者让我们关注谁?它们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何方?没有有效的资料和统计工具,要回答这些问题非常困难.但有了网络,问题的解答变得不再那么艰难.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受众注意力的流向非常值得研究,因为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信息对注意力的流向产生重要作用,特别是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9.
关于网络媒体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瑞 《新闻爱好者》2002,(12):27-28
品牌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术语,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依靠品牌战略树立形象、占领市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与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分不开。品牌建设对于网络媒体也有这样的意义。有学者提出,在网络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品牌是与注意力紧密相连的概念,品牌的形成在于注意力的获得。网络媒体的竞争从表面看似乎是争夺网络注意力的竞争,是争夺受众市场的竞争,但实质上是一种品牌之争。谁拥有了受众的注意力,谁就拥有了无形的品牌,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获得注意力只是占领市场的第一步,要站稳脚跟则需要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权威机构尼尔森媒体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NBA篮球赛中受关注最多的是火箭队的比赛,仅华人观众经常达到2亿人。媒体讲到底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商业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信息,而是受众的“注意力”。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认为“注意力就是财富”,“只有赢得广泛持久的注意力并赢得赞誉,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网络奇迹”。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火箭网(rockets.com),其传播的主要手法为突出网络中的中国元素,留住核心的观众——中国或华人球迷。本文就分析这种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乔冬敏 《图书馆论坛》2006,26(4):203-205
在对网络环境下用户资讯行为和注意力资源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地吸引专家学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经济是基于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新型经济形态.正因为加工对象的稀缺性,很多原本属于传统价值范围内隐私的事物也逐渐转变成为卖点,成为获取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于是,借助网络等媒介手段,发表涉及个人生活的文字或者视频资料成为热门.  相似文献   

13.
王积龙 《网络传播》2005,(11):50-51
新加坡早报网(以下简称早报网)成功地通过媒体手段获取世界范围内以华人受众为中心的注意力,又借助媒体不同传播内容,对受众较为精确的归类,通过广告有效地售卖注意力.打造起自己的网络经营模式。本文就早报网如何打造起自己媒介注意力经济作个案分析,个中经验值得中国网络煤体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普及带来的信息爆炸又将人们引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本文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出版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从出版的选题策划、出版内容、出版物包装、营销策略四个方面着重阐释了注意力经济时代背景下出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的经济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就是争夺注意力的战争。广告竞争 ,公关竞争 ,媒体竞争 ,网络竞争 ,表面上看是信息的竞争 ,实质上是注意力的竞争。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环境中 ,更为确切地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由注意力经济构筑的信息环境中。注意力之所以成为重要的资源 ,成为消费品 ,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而且是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正因为如此 ,高德哈巴(MichaelH .Goldhaber)在 1 997年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 ,高德哈巴指出 ,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引导行动。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人或一群人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在创造注意力的同时,还在创造沟通力,沟通力是注意力模式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沟通力也是研究注意力模式的方法之一。并将这个日益由互联网技术统治的时代称为沟通力时代。本文以虚拟社区宝宝树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沟通力情况,以及沟通带来的注意力在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模式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认为,在沟通力时代的虚拟社区中,注意力生产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体现在人们对产品需求随年龄、地区等因素呈现差异。注意力加工细化和个性化,人们倾向传播和关注个性信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注意力主要分配在日常渠道论坛中,游戏渠道是注意力停留时间最长的渠道。注意力在交换过程中日益呈现出用户-沟通-商家的反流通方向,即用户在沟通中提出需求,商家再进行满足的生产营销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冯秋荣 《记者摇篮》2012,(12):57-58
目前广播业的竞争主要存在于报纸、电视和网络。从局部看,电台之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升温。这种外环境的压力几乎吸引了广播业的大部分注意力,人们更多注意的是如何与电视报刊和网络争夺市场的问题,这种注意力的偏向,笔者认为是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使广播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都发生变化。因此在经济改革中,国家提出了两个转变,这不仅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进行转变,文化部  相似文献   

18.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媒体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赫男 《新闻界》2004,(3):38-39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熏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因此也有人标之为“眼球经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9.
范涛  吴鹏  王昊  凌晨 《情报学报》2021,40(6):656-665
网民情感对网络舆情的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精准分析网民情感对于网络舆情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有的网民情感研究主要是基于文本进行分析,鲜有研究从多模态视角出发,结合文本和图片对网民情感进行分析。在多模态情感分析中,现有研究多结合不同模态的全面特征、进行高维融合,容易造成信息冗余、引入噪声,忽略了不同模态之间的交互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基于多模态联合注意力机制的情感分析模型,通过联合词引导的注意力机制和图引导的注意力机制,结合文本和图片分析网民情感,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网络舆情数据中进行实证研究,与相关优异的基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联合注意力机制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有效捕捉不同模态间的交互和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统唱片工业体系被网络下载一次次的冲击,那些原本抱怨网络盗版的乐手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一个新的网络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