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严打"方针是刑事政策,但不是法律.非"法"意义上的刑事政策不具有普遍效力.也不应当成为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严打"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物,也是法律工具论的现实反映."严打"对于实现秩序、公正等法的价值有一定效果,但法的价值的永恒却不能仅依赖于暂时的"严打"政策.因而,在法治实践中,必须将刑事政策的制订和法的目的、法治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法治社会所需的法律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0,(6):50-58
2019年张扣扣复仇杀人案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舆论透露出长期存在的一种复仇观念,即中国传统法律和伦理似乎对复仇持一味的宽容和支持态度。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事实上,不仅中国传统国家法从先秦时期就明确禁止私相仇斗,伦理中对复仇亦有丰富的限制因素。从复仇最为契合的"义"观念出发,既应看到"义"对复仇行为的肯定,也不能忽视"义"从动机、对象、手段、地域、程序、范围、决策者等多个角度对复仇的限制和界定。唯有全面认识复仇中的"义",才有利于法义并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商鞅关于法、法的制定与公布、法律的执行等思想,表面上和现代"法治"观念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其中所包含的专制色彩、重刑主义、对自由的禁锢和对人权的蔑视,凸显出其与现代"法治"在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为此,在法学领域中应当摒弃用"法治"一词来表述商鞅和法家的思想,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观念在西方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思想和法治传统.虽然,许多学者一直有争论,法的特征、内涵等方面同西方自然法进行比较,国自然法重视天道与天理.它所蕴涵的公平、自由与正义观念造就了西方的法治但是,中国肯定存在自然法思想,并且,从中国自然可以发现,西方自然法强调理性、法则与正义,而中  相似文献   

6.
"华夷"观念是中国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重要思想。鸦片战争前后"华夷"观念一直成为中国与英国之间进行交往的障碍。英国几次派遣使者访华,都因清朝所遵守的"华夷之辩""夷夏之防"这些传统观念而失败,故英国一直想极力打破清政府这种不平等的外交理念。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在英国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放弃了"华夷"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结合本人教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微课渗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微课设计背景(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限制,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他们在小学阶段未曾学习法律知识。学生的错误认知是人类自产生就有法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外交政策被描述为"光辉孤立",这是英国在强国林立的欧洲保持自身政策灵活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就政治因素来看,"光辉孤立"是均势外交的一种表现,但深究其文化渊源,"光辉孤立"是英国政治传统中的保守主义和功利主义、外交丈化中的制衡观念以及不列颠民族特性和岛国文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法治方式"可做法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的解读。虽然法治方式是根据现实政治的需求提出来的,但对法治方式却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法治属于政治上治国理政的一种方式,然而从其功能发挥的根本属性上看,它是对政治行为的约束,与其他治国理政的方式相比较,法治方式有很多优点。法律规则、程序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法治方式所必备的严密逻辑、恰当修辞、融贯解释、缜密论证等构成了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不一样的特征。尽管这种排除个人主观因素的冷峻的、理性的判断,构成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调,对于限制权力、促进公平正义以及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法治方式在中国会遇到很多难题甚至风险,这些需要人们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情判"。这些"情判"往往弃法于不顾而依据人情作出裁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由于"情"是一个无法界定的因素,坚持情理型司法可能会造成个案的判而不决,甚至会引起司法领域内秩序的崩塌;同时情理型司法还会损害司法的权威,进而使判决缺乏既判力。因而在现代法治思维的主导下,在处理情与法的关系时,应该在司法领域树立守法主义观念,推动技术性司法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05教改方案"实施10年后,以《基础》课为主渠道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并不理想,大学生法治教育已经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向,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教育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形,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进行开放性的新思维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司法强拆"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之一,产生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作用。其合法性基础在于:应以法律形式规定法院的司法性执行权,而非行政法规,以符合形式法治的要求;其取得,不能只有《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的一般性规定,而应有财产权限制的专门立法的具体和明确的授权,以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实质法治的精神。虽然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有关"司法强拆"的规定的合法性尚可将就,但立法机关应主动进行征收立法,否则"司法强拆"的合法性基础仍然欠缺。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的力度,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当前,应当创新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包含法治课程内容(Course)、法治教育实施(Carryout)、法治教育考核(Check)、法治教育完善(Consummate)、法治观念养成(Cultivating)为内容的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5C”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立足实际生活,以宪法精神为一条重要主线,旨在使中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2019年4月发生在西安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不仅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更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新近案例。刘海燕同志遵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精神的逻辑顺序,通过回顾"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抽丝剥茧式地梳理事件关键要素,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教学建议,为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供思考路向,指向现代社会法治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青少年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的养成,需要坚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在生活中感受法治、认同法治、践行法治。  相似文献   

15.
<正>一、法治教育之"真"教学"树立法治观念",笔者选择真实案例。通过学习,学生获得维权知识,并用之帮助他人和警示自己,在较大程度上促使自己养成法律思维。(一)案例选择真本课教学设计所选素材要体现守法与用法维权。守法的反面是违法。事实上,法治教学更多选择的是违法案例,因为违法案例才有更多讨论余地。所以,教学"树立法法治观念"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作为课堂学习载体才能实现学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之概念来自于西方,它所蕴涵的正义、平等与自由等观念造就了西方的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自然法思想也是我国儒家政治法律思想中的题中之义,但儒家视自然法为"礼",从而主张人治、"德主刑辅".同是一自然法思想,却在东西方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法律观念,了解此差异,以对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凉山彝族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法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很多法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流传于彝族民间的习惯法就是例子,它在凉山彝区地区直到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秩序功能。通过对凉山彝族特殊案例"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探讨国家制定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及调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的加大建设法治社会的力度,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民主法治建设问题,确立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发展方针。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全面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治理念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就更加刻不容缓。本文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三步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工作提出更多的参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商鞅"二字似乎已成为古代中国法治的象征了。但准确说来,商鞅的"法治"思想只是一种"治法",它与现代的法治理念不可同日而语。本文认为,商鞅的"治法"理论是专为君主精心设计的,把法作为治力、治官、治民的工具而已。商鞅的理论适应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需要,使秦由弱变强,为大一统奠定的基础;但他又把此方法推向了极端,为秦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荆楚文化孕育了荆楚大地的"法治"文化传统,闪耀着"法治"的光辉。春秋时期,从"蛮荒之地"崛起的楚国在师法华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一系列法令典章、刑律条规作为执法的依据,使楚国有了"法"的源起。荆楚大地上产生的许多法治历史人物,是荆楚文化中宝贵的名人文化资源,他们充实了荆楚法治的理论和实践,树立了内涵丰富的"法治"丰碑,也为当下"法治湖北"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立法,有法可依"、"刑无等级、违法必究"、"完善监察,政务透明"、"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等值得借鉴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