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教学》2014年第1期发表了黄牧航教授的《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一文,该文对2007—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到新课程的高考命题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专业化趋势,并预测历史科高考命题引用学术新成果的思路在未来5年到10年内仍将是一个主要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来应对呢?黄教授在文中提到一个设想:"难道高中的历史教育必须与高校的学术  相似文献   

2.
自江苏省新高考实行以来,"新材料、新情境"命题模式已经成为地理科命题的主要模式。本文以高考题为例,谈谈对地理情境教学的运用和关于情境命题的思考。一、地理情境命题的起因和意义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感官和思维体验的情景和环境的教学方式。情境的核心要素是与人发生关系的环境。中学学习的知识都源自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都是在具体的生活生产情境中产生的,但由于知识传授的日趋专业化、规模化和程式化,最终不但是学生,  相似文献   

3.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起联结和支撑作用的主干知识,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可以说是常考常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考函数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导数和向量引入教材之后,给函数命题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开辟了许多新的解题途径.下面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函数命题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2006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且努力探索出新的命题思路,既使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使得正在学习新课程的师生能够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发展趋向。通过对2006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从而制定出备战2007年高考的策略。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比“教材”丰富得多。如果说,在旧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教材在转,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以课程为中心。2006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依照历史课程内容来命题,而不是单纯依照历史教材内容来命题。传统的教材观反映到教学工作中就是一种典型的“依纲靠本”的教学思路,认为只有在考纲和教材中呈现的历史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应该去学习的。而新的课程观则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尤其在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此外,与教材知识的学习相比,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自主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运用到命题上,就会出现两个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考历史命题已走过20多个春秋,经历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两个阶段。在“知识立意”阶段,试题和答案照抄教材,导致考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三新”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从而为试题的命制开辟了新天地,命题进入“能力立意”阶段。情境式试题是“能力立意”命题思路的一种体现,这种试题以问题情境为桥梁,把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考查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选拔人才。下面试就情境式选择题略作解析。从命题构成上,情境式选择题可分为题干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史是“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之外新添的第四块基石。”社会史试题在高考中的出现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主题的反映,是传统史观向现代史观转变的呼应。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它以选择题为主,以社会史作为情境考查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形式为主,已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7.
高考试题命制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四要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编制为例,多维度分析了试题情境、考查内容及命题系统框架等方面的特点,对主题式命题进行深入实践与探讨,总结命题思路和反馈测量结果。最后针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出主题式命题背后的教学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思路已经被写进考试大纲,成为新课程高考的标志性特点。摆脱过去"依纲靠本"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学科命题的主要模式。[1]2021年深圳市新中考的"新材料、新情境"命题原则为广大师生备考指明了方向,初中历史复习课急需从"老师备知识、学生背知识"向"老师备情境、学生练思维"转型。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教师构建新情境.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高考命题对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命题应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从而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标准。2009年是天津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天津高考试卷的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着力体现"三维目标";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情境设计,试题素材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使试题内容更加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把握时代性,反映地方性。并做到"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实现了新老课程标准命题的平稳过渡。经教师满意度调查,对该年高考试卷整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社会史内容正成为高考尤其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与趋向。笔者试图从什么是社会史、社会史缘何以及如何在高考命题中体现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能力立意”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命题思想,因此在新课程高考中解析几何处于高考命题的主体位置.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并存时期,研究新课程高考中解析几何命题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提高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展开的高考命题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生物学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上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导向和趋势,主要体现:在真实情境中创设模块化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鉴于高考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依据新高考呈现出来的命题理念和命制趋势,高中生物学教学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等时效性强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且努力探索出新的命题思路,既使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使得正在学习新课程的师生能够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发展趋向。通过对2006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从而制定出备战2007年高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俊利 《新高考》2008,(4):25-27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其命题依据课程标准,遵照考试大纲。试题超越教材,强调创设新情境和新角度,注重密切联系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如何根据这些新变化,确立明确的复习思路,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和高考成绩,是当前很多同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典型试题为例,简析应对新高考的主要策略,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考如何与新课改对接,新课程理念在新高考中得到多大程度的体现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五省新高考的情况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视能力的考查.它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理念,在考试内容、形式、评价、命题立意上都有较大改革,较之“旧高考”更具灵活性和选择性,呈现出诸多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生物试题,延续了北京新课程考试命题的整体思路,突出对能力的全方位综合考查,选拔功能体现较好。命题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题目的情境和设  相似文献   

17.
高考如何与新课改对接,新课程理念在新高考中得到多大程度的体现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五省新高考的情况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视能力的考查,它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理念,在考试内容、形式、评价、命题立意上都有较大改革,较之"旧高考"更具灵活性和选择性,呈现出诸多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到底带来哪些变化,高考试卷是晴雨表。纵观近年率先实行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卷,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认识与历史思维,是命题者一致的做法。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意味着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和史学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评价是课程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终极环节。早在新课程改革帷幕刚刚拉开的时候,许多课改专家就明确提出要以高考命题思路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最终实现高考、课改与中学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2007年以来陆续亮相的各省区新课程高考历史卷(或文综历史题)的命题思路已经明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依托教科书提供的“集体记忆”的调动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史料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但是纵观近几年高考,有些试题大胆割裂了材料情境与所学知识之间的依存关系(此谓之语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