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2013年12月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叶德元老师设计并执教了"浓郁的民俗文化"一课,他采用地道的方言、形象的实物,亲切而又生动,令观课者耳目一新。在课后的课例研讨和晚间的"学术沙龙"活动中,大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笔者在会后反复琢磨,有所体悟。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追寻“正月十六走太平”这项传承1500多年的古老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的历史渊源,探讨其历史变迁过程及社会文化价值,即:休闲健身、教化、旅游开发等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育界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已逾20年,但其真正落实于中学历史课堂,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则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紧密相连,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彭禹老师《洋务运动》一课是史料教学的成功实践。下面就结合彭禹老师执教的《洋务运动》一课,谈谈自己对史料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朱水平 《江苏教育》2008,(18):20-21
前不久,笔者听到一节语文课,没有华丽的教学手段,没有激情澎湃的教学语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笔者观摩了一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屈辱的岁月”展示课,其中教师的情态、教学语言、课堂气氛、多媒体的应用等自不必说,尤其是教学中能始终突出“屈辱”为情感主线,牢牢把握三个条约的内容、影响、意义来展开教学,让听者觉得获益匪浅。然而这堂课在洗尽铅华之后却越发彰显“史实缺失”的痛处;  相似文献   

6.
<正>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三种味道:"儿童味""语文味""家常味"。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这"三味"呢?现结合南通市通州区教研室瞿德泉主任执教的《揠苗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幸听了我市名师张老师的一节古诗课《游子吟》。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母爱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一.抓住诗眼——感悟情《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杨才 《甘肃教育》2011,(16):58-58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听了我校朱斌林教师上的公开课,犹如身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漫步其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游"感颇多,现将这节课作如下评说。一、从完成的教学任务及效果看1.《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的一篇写景小品,朱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理解主旨、透视文章深层内容、领略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9.
“民俗”这一概念产生以后,不断地被阐释,而中外学者做出的任何一种阐释都不是民俗阐释的终止,没有所谓标准的阐释,因而对民俗概念的阐释就一直在进行。因之,民俗概念就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一认识主体对民俗的理解过程。民俗处在历史的进程中,这就为民俗的阐释预设了潜在的空间,也决定了我们对它的充分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民俗”的阐释是民俗学者始终要关注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在关注《历史教学》组织的"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的专题讨论,不少知名历史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见仁见智地发表了烛见,给笔者以极大启发。实际上,好课标准实在是个开放而多元的命题。去年十月,笔者曾有机会担任某县高中名师教学展示活动的学术点评人,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对刚下课的5位不同学科的名师提出同一个问题:"请用3个关键词说出你心中的好课标准",他们的回答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下旬,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学科与韩国历史民俗学会合作主办的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参会者主要为韩国历史民俗学会成员和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也有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大会就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中韩历史文化交流(尤其是温州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是苏秉琦先生诞辰100周年及牛梁河遗址发现30周年,来自于红山本土地区的学者包和平、张英福等所著《红山文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选择在此时出版(中华书局2009年8月),无疑是对先生及对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共同的本质不同的特点。学习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教育内容,讲的都是过去的事。讲过去,是为了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学生必须以掌握基本史实作为领悟历史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得知杭州师大附中的朱特(朱世光特级教师)要在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联手推出的“新农村冲击播暨百人千场送教下乡走进磐安”活动中来磐,并给我们上示范课、开讲座的时候真是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6.
10月17日,我颠簸了四个小时,跨越了三百多公里,前往有着近千年校史的苏州中学,聆听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朴素,因为"本色",教学内容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语言平平淡淡;黄老师的课堂精彩,因为"出色",教学流程峰回路转,教学评价机敏睿智,教学效果满堂喝彩。整节课,我感动着,收获着,沉思着……而最让我感动的,竟是黄老师课堂中那些小小的细节:一、破题——"打开门,就见山"这节课教授的是文言文《黔之驴》,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7.
邓丽娜 《山东教育科研》2014,(20):I0003-I0003
一部《泰囧》,让人们走进了东南亚的神秘国家——泰国。人们从影片中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泰国的文化,差不多谁都能说出一句“萨瓦迪卡”。  相似文献   

18.
一堂有创造力的课才会展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在学习《原始农耕文化》这一课时 ,我主要抓住了几个关键环节 ,即问题的设计、图片的立意、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文字材料和音像资料的使用等方面 ,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了让这一节课能够丰富多彩 ,使学生产生创造激情 ,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 ,除了看参考书之外 ,我还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材料 ,有《炎帝神农部落农业文明的历史地位》、《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呈献七千年前文化》、《来自半坡古文明的信息》、《石器时代》、《钻木取火的传说》、《文明的发轫》、《…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麻雀、小燕子和黄莺眼中春雨的色彩。那么,你们眼中的春雨,又将是怎样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20.
黄洽新著《鬼神世界的魅力》一书 ,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对神鬼怪异世界的历史文化意蕴的深刻揭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