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学参考》2014,(18):F0004-F0004
<正>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49年,以"祟尚求实、耕耘人生"为校训,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学校,也是广西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的样本校。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南宁四中历史教研组从学情、校情、教情实际出发,确立了"课堂改革、资源开发、课题研究、交流共享"的四大关注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在新课程与乡土历史资源、信息技术整合及课型研究等领域潜心探索,教研组成员承担多次区市历史公开课及讲座,获市新课程高中历史赛课一等奖;以广西博物馆为合作平台,开发以"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的"3合1"历史校本课程《博物馆探秘》;以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学参考》2014,(23):F0004-F0004
<正>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49年,以"祟尚求实,耕麵人生"为校训,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学校,也是广西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的样本校。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南宁四中历史教研组从校情、学情、教情实际出发,确立了"课堂改革、资源开发、课题研究、交流共享"的四大关注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在新课程与乡土历史资源、信息技术整合及课型研究等领域潜心探索,教研组成员承担多次区市历史公开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编教材的优越性已为教师们认可,也成为学生们喜学乐学的课本.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笔者常参加各学科教研组的听课、评课,了解到绝大多数课改课都上得比较成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但也发现有些教师的课上得比较沉闷,课堂气氛不活跃,课改课有滞后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见佳.  相似文献   

4.
刘运芳 《广西教育》2014,(28):35-40
正从2004年秋季学期我国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启动全国基础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到2012年秋季广西作为最后一个省级单位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10年。10年来,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断修正传统课堂的弊端,一批课改名校在全国范围内引领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着各地高中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前行,高效课堂无疑是众多课改名校的共同追求。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实施学案导学的载体。学案导学法是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9月由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开始实行,到目前为止共有十个省、自治区参加。结合高中课改实践,特别是对来自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区学生的调查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南教育》2008,(4):4
2004年9月,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个省(自治区)率先实施高中新课程,正式拉开了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参加课改的省(市、自治区)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跨入新课改的行列。从今年秋季开始,河南省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也将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有关方案与细则的出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秋季,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在全国实施以来,平罗县全体中小学教师参加了通识培训、课标培训、教法培训以及教材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教法、教材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被自治区确定为第二批省级课改实验区,于2003年秋季进入课改实验。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县教研室教研人员深入全县100多所中小学听课,  相似文献   

8.
孙磊 《历史教学问题》2002,(6):59-60,52
回顾半年来承担的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课改实验 ,我们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课改之路 ,伴着酸甜苦乐 ,收获的是终身收益的经验 ,在此期与大家共勉。一、工作概况半年的实验工作 ,大致过程可分为课前培训、过程研究、期尾整合三个部分。(一 )课前培训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新与旧的冲撞、扬与舍的挑战 ,教师在走进新课程之前 ,前期的培训工作必须做到位 ,因此 ,我们在去年 8月中旬组织了区级的通识培训 ,这次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初步认识。在走进新课程一个月之后 ,教师在与新课程的磨合中有了感性认识 ,发现课堂实…  相似文献   

9.
白尚祯  雒建军 《考试周刊》2014,(24):152-153
以"促进教育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新课程与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当然成为新课改的窗口。以"杜郎口"为代表的当前备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就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些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走在课改前列的经典课改模式各具特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变都是这些模式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观摩课、研讨课、评优课等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可谓屡见不鲜。但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后发现,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背离课改理念的教学现象也应运而生。一些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成了形式的浮华堆砌,伴随新课堂而产生了种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课改十年,有学者认为"课改"就是"改课"。实践证明:这种说法的确不假。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这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又都在这里提升并得以实现。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其深远的实质意义。常态课是最真实、最原生的教学过程。为了深化课改,近几年,我校把焦点锁定在"常态课堂"上。以课堂监督  相似文献   

12.
<正> 新课改的实施使广大生物教师有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并不断创新的机会。下面就我们生物教研组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1 更新理念,把握课标是课改成功的重要前提课程改革,理念先行,先立后破,稳步创新。课程改革能否  相似文献   

13.
<正>截止2007年8月底,全国已有16个省份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983万高中生参加了新课程的学习,广东、江苏、山东、海南和宁夏这五个省区一百多万高中毕业生进入新课程以来的首次高考。高中新课程与高考改革"同步共振",给课改区学校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董爱华 《教书育人》2013,(23):22-23
一、校长要担起课改引领者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课程改革中,校长要引领全体师生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能力,在课改中承担  相似文献   

15.
唐广灯 《中国教师》2013,(24):48-49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广大教师享受着课改带来的喜悦,实践着课改倡导的新思想。倍受关注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其"亲切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交谈、融洽的氛围、思维的共享"被广大教师喜爱和接纳,成为公开课、大赛课等各级课堂展示的亮点,成为专家讲学的主题。"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验给宁夏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几乎与此同时,宁夏开始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在课改深入推进时,又及时实施“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推行,在新课程理念和“质量工程”的标准下.审视我们的课堂,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了当初刚进入课改时的激动、恐慌、担忧.  相似文献   

17.
宁夏六盘山高中作为宁夏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在过去三年多的新课程实验中积极探索,取得可喜的办学成绩,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学校用实际行动为促进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做出了贡献,学校用自己的办学业绩诠释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创建宁夏六盘山高中决策的英明。“二轮”课改,在这里特指经过三年新课程实验后的第二个三年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做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顺利实施。一是挑选骨干教师分别到省、市、县参加各类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课改实验的目标要求,理解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化课程改革理念;二是举办实验教师校内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和市、县教研员来校作新课程改革实验专题讲座,为一线实验教师指点迷津;三是开展“传”、“帮”、“带”现场培训,以课改实验教研组为核心,结合各科课程改革实际,到各科实验教师教学现场“听”、“评”、“研”,相互切磋技艺,带动全体实验教师共同提高。2.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打造最佳课堂模式。一是营…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放学要通过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感悟,唤醒学生对生命中真善爱的感受。——徐崇伟徐崇伟,徐州市优秀教师。获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省评优课比赛二等奖。多次在市级、校级开设公开课。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现已结题。目前,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已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立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传统的课堂模式严重束缚改革的步伐,课改起步于改课,但又不能止于课堂。课改应首先立足课堂,着力于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又兼顾校园教学文化的构建、办学特色的打造以及精品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