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中华吟诵系列"《我爱吟诵》是中华吟诵学会授权项目,由"亲近母语"组织全国一批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与吟诵专家共同编写,是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分为小学初级、小学中级、小学高级三册,每册附一张由国内最优秀的普通话吟诵专家的吟诵录音光盘。"中华吟诵系列"《我爱吟诵》是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篇的原则,是基本涵盖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于琮 《出版参考》2021,(5):10-15
吟诵,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读书方式和教学方法,山东传统吟诵是中华吟诵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传统吟诵试点采录记录了齐鲁大地以吟诵为读书法的传统私塾教育历程,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经典教育之道.对吟诵抢救试点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当代意义的揭示,旨在推进吟诵绝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晨 《出版参考》2021,(5):20-22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中华吟诵的抢救与传承迎来了新的契机.一系列吟诵类出版物的问世也带动了中华吟诵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编辑在出版行业具有核心地位,它是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做好编辑工作对当今出版编辑人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吟诵的背景基础上,对编辑在吟诵类出版物打造中扮演的角色分析,探讨编辑在吟诵类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吟诵自先秦以来,通过口耳相传、面传心授等方式流传至今.近年来,吟诵的载体、活动、群体逐渐丰富,吟诵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得到了多方关注.面对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中华吟诵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则需要从其根本属性出发,做一点"溯源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吟诵,作为一种传统习惯性的读书方式,在近现代中国教育急剧转型之际,却突然成了一项需要恢复、传承和发展的"绝学".本文通过吟诵之名、吟诵之用来分析吟诵的当代承传,通过对吟诵在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的审视,预测吟诵传承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出版的成果,结合当下的图书销售环境,提出一些出版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田宇 《视听》2021,(1):185-187
吟诵是我国古代诗文语言文化宝藏,也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探讨吟诵文化在当今时代下的抢救和传承,需了解吟诵文化的审美、社会遗产、跨文化等传播价值.尽管遇到了种种困境,但是吟诵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载体,将其用于跨文化传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语境下,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是对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挑战。本文介绍了上海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古韵新声——上海大学第一届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活动,详细阐述了活动策划的主旨、目标、实施方式等,并总结了诗词吟诵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首先结合吟诵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说明了其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然后阐述了其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方法,最后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发中小学吟诵技巧类产品,对我们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出版单位应积极呼应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研发匹配中小学使用的吟诵技巧类教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广西教育出版社积极研发中小学吟诵技巧类教辅读物,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文章以广西教育出版社《中华经典诵读》为例,分享中小学吟诵技巧类产品的研发与实践经验,以期能给更多此类选题的研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初湛宏 《大观周刊》2012,(41):279-279
问题的提出:涵泳是我国母语教学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教学方式。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枚最为艳丽的奇葩。她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古今中外许多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人是得益于幼年时代古诗文的背诵。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背诵古诗文。让学生乐在其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前不久,由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发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该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论坛分析了儿童阅读教育的现状,研讨了儿童阅读教育的新理念,探索了推广儿童阅读教育的新策略。来自全国包括港台的有关专家学者、教育界出版界  相似文献   

12.
"吟诵"在今天濒临消失的原因纵然有许多,其中当代人的生活远离孕育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自然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谈到自然的时候,人们现在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回归自然"不过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到大自然的环境中放松一下身心,是养息生机的一种调节身心和摆脱城市烦恼的方法,而很少关注到自然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建芳 《大观周刊》2011,(36):115-116
中学古诗文课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古典诗文的好词、佳句和名篇,夯实学生的文言字词语法基础知识;还在写作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古诗文教学应当突出写作方法的教学渗透。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前人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新闻作品中,从标题到正文,时常能看到古诗文的影子。应该说,在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可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文采,增强可读性,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对成就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1,(1):64-64
本书是专为3~8岁中国儿童打造的系统式、沉浸式母语学习方案,根据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编写,从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字、词、短语、句子入手,将基础认知、习惯养成、自然百科、民俗节日、民间故事等素材作为识字、阅读的材料,让孩子在整套书学习结束时能习得1500+个生字,能有逻辑地完成看图说话,由亲子共读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6.
周阳玲 《大观周刊》2012,(39):155-155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  相似文献   

17.
刘利君 《大观周刊》2013,(3):173-174
语言学习只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8.
微言大义     
中国青年网法人微博在2014年上海的新版教材中,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被悉数删掉,据说可以减少学生负担。减负固然没错,但拿古诗文开刀,恐有因噎废食之嫌。一个启蒙阶段的孩子,如果离开古诗文的浸润,就等于少了一种营养,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古诗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加大,总数已达100余篇.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初中生仍然反映古诗文枯燥难学,在考试中丢分也较多.可见,搞好初中古诗文教学已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英语的一个独特荣耀是其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是由非母语作家创作的。不同于身处或来自前殖民地(如印度等地)的作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民族文学也是以英文写就的。这些非母语作家独自进入这个语言,其间的生存、挣扎及取得的成就也大多是个体的——在短期内对集体的意义不大。然而,这并不等于否认他们和母语作家之间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