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意味着江苏义务教育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义务教育由长期以来的"塑造教育、竞争教育、诊治教育"开始转向"优势教育"。要切实把握优势教育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开展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改革试验,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从而将江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3.
师资均衡是反映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直接影响山区农村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推进的重大障碍。本文从教育督导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的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方面仍存在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突破城乡教育水平悬殊这一重要瓶颈,当前,"均衡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已成为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高频率"关键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谁赢得了今天的教师,谁就赢得了明天的学校教育"。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均衡教育"的过程中作用至关重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着重从加强骨干培训、举办教科研下乡行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强化课题指导、建立科研示范点、实施科研评价等方面来开展提升农村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实践与研究.实践表明,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以及教育政策导向上的偏差,发展不均衡成为我国成人教育的问题之一。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激励各学校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改变成人教育发展不均衡局面提供契机。政府、社会和学校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共同努力,把信息化最大限度地拓展到成人教育中去,促进成人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农村。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相对滞后,一些地区农村的艺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在当今"均衡教育""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艺术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村独有的优势和资源,有针对性地抓好农村艺术教育工作,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2011年,教育部按照一省一案、分类指导的思路,分别与28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双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构建起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面向2020年,28个省份分县域、分年度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都已经明确。各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组织教育对口支援、建立教育共同体等多种形式,促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形成了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优先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控制大班额的基础上,全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2,(2):79-80
学校如何更好地落实教育均衡发展1.学校应正确把握"均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均衡"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在于优质资源的扩大,这就需要学校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资源。学校只有主动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才有可能获得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才会在均衡发展中获得先机。2.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应自觉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9,(6):90-95
同步课堂是践行信息化扶贫、信息化扶智的重要举措。城乡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变革新形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文章在分析同步课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模式设计原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基于"政府-学校-企业-高校"四方协同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在徐州市城乡15所学校进行了同步课堂试点,并构建徐州市同步课堂技术支撑体系。为推动同步课堂常态化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创造同步课堂价值,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四方协同汇聚优势,创新同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市"规范化工程"的实施,学校资源的配置逐渐趋于平衡,为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条件,但只有学生在享用学校教育资源方面达到了均衡,学校本身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体现。近几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在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成都郫县各农村学校,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利益共振"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创办特色学校。郫县通过创办特色学校,提升农村学校内涵,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区域内学校百花齐放的"异质"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2015,(3):19-22
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大力推进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战略,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区域学校间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进一步盘活传统名校优质资源,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学校真正实现内涵提升、自主发展、错位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仲生 《安徽教育》2010,(11):26-27
<正>"十一五"期间,庐阳教育紧紧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均衡发展目标,呈现出适度超前发展的趋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参与社会发展的层面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阳光体育  相似文献   

18.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四川郫县提出了教育共同体模式以化平这一难题。该模式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创建特色学校,开展社区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使家庭、社区、学校教育相融合,有效弥补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析西安市2009年实施第一轮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案例,可以发现影响区域学校教育趋于均衡发展诸如校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生源质量、学校位置、办学方向等八个基本要素,并且各要素之间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这将为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机制优化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区域教育趋于均衡发展,使其近于理想状态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