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的时候,我是江南一个快要毕业的小学生.当时,文学革命运动和反侵略运动汇成一股洪流,向中华大地一泻千里."文学革命",又被称为白话文运动.从1918年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算起,白话文运动到今年整整80年了.  相似文献   

2.
牛顿(英国,1642~1727)因观察苹果落地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这也是大多数中学生所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科书上所写的只是科学家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轨迹以及他们探索所获得的有效成果.事实上,科学的道路并非如此平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并非只是看到苹果落地那样简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复杂、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师》2011,(23):19-20
我有两个孩子,哥哥与弟弟相差两岁。我们是两年前才决定在家上学,属于主动选择,那时候哥哥读三年级,弟弟刚读一年级。原因有二:一是出于信仰,二是因为我们的理念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我所见的比前人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1642年圣诞节,即12月25日,艾萨克·牛顿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农户家庭。这一年,正是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是一名遗腹子,出生前两个月他的父亲便死于肺炎。两年后,他的母亲又改嫁他人。继父去世后,他的母亲下定决心把12岁的牛顿培养成为一个农民。显然,这个一厢情愿的计划未能如愿。牛顿已完全被学习“迷住了”,对农活一点兴趣都没有。虽然他没有拒绝承担起家庭义务,并努力地为母亲分担家务,但毫无疑问,精神上的追求与琐碎的农活此时已经冲突得…  相似文献   

5.
在1979年出版的《美国物理杂志》的一篇短评内,以通常见到的一种叙述开始:“牛顿是生于伽利略逝世的1642年”。我很想要看到这个普通的叙述要从物理文献中勾销掉,主要是为了去掉这种显然的支持片面的含糊其词的叙述“物理学家对于物理历史知道得很少,至于其他人文学方面的知识就更少。”  相似文献   

6.
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我,他发现来就诊的一些小学生对病情往往并不像家长那样焦急,他们甚至对医院的一切饶有兴趣。有不少孩子仿佛很希望生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这样就可以不去学校,能得到关心,也不会有人强迫他们去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这位儿科专家很了解儿童,我完全相信他的话,也的确见过那样的孩子。然而现在孩子们连生病的“待遇”也常常被剥夺了。我常见到连生病也不敢请假的中学生,因为害怕“落下功课”。有些家长,孩子生了几天病,即使老师没有要求,这些虎妈狼爸也会要他们“把欠下的作业补起来”!蒋士铨在《鸣机夜课图》写母亲逼迫自己苦读,  相似文献   

7.
某市一名初二的女生,在暑假旅游中结识了一位同市的男青年,俩人很快从相识到相恋,从外地回来后俩人经常偷偷见面并有书信往来。一次,女孩的母亲偶然拆看了女儿的信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一气之下连打带骂,下令不许女儿再与男青年见面。女孩不从,父母便下决心,无论如何也得管住女儿。于是,父母在家时,牢牢看守着女孩,不在家时便将门反锁上,即使每天上学放学父母也要轮流接送,  相似文献   

8.
放假了,"第三学期"开学了 在省图书馆,记者碰到了石家庄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小军,他背着个大书包,一脸的疲倦和沉重.  相似文献   

9.
<正>站在汕头大学图书馆的讲台上,德国生物学家汉斯·思高勒尔,这位获得2008年罗伯特·科赫奖(德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科学奖)、对自己的研究一向比较自信的医学教授,不得不暂时放下那些深奥的分子生物学专业内容,与来自中国各地的高二学生分享自己成为科学家的经历。这项名为"与大师同行"的活动,其目的正如它的英文译名"普罗米修斯计划"所暗含的意义一样:像希腊神话中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10.
在18世纪,纽约还没有波士顿和费城大.今天,纽约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城面积的扩大和重要性的提升所有的这些改变该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1.
1642年1月4日,牛顿(1642-1727)出生在英国的沃尔斯索普村。但他还没来到人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家庭生活的重担,就由他母亲挑起来。难啊!在牛顿两岁左右的时候,他母亲改嫁了。从那以后,牛顿就由他的舅舅抚养着。  相似文献   

12.
初中毕业生张力(化名),是城郊一个农民的儿子。去年大年三十,张力放假回乡与父母团聚,正准备吃团圆饭的时候,一副锃亮的手铐铐走了他。父母被这突如其来的现实惊呆了,父亲端着饺子的手停在半空中,母亲倚在门框边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3.
<正>已经深夜十一点多了。胡同里僻静无人,一片漆黑,只是远处出现了三个黑色的人影。"可能是流氓,我们绕到那边去吧。"列娜低声说着,紧紧靠在我的身上。"没什么,不要害怕,你不是一个人!"我回答道。当我们走到这三个人的身旁时,他们中的一个撞了我的女伴一下。我停下脚步,厉声喝道:"听着,你非道歉不可,混蛋!"那人刹时慌了手脚,但很快就转过身去对自己的同伙说:"哥们,这个没吃饱的家伙要求咱们道歉!"三个小伙子放声狂笑。"我这就来道歉!"一个小伙子说着,向我走来,列娜尖叫起来。他抡起拳头打来,但我闪开了,反过来一拳揍在他的脸颊上,小伙子"扑通"一声栽倒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终而至于成了所谓“另类”。不久前,市电视台“有话好说”栏目甚至以“另类教师”为题,对我进行了专门介绍。我自己自然知道,“另类”一词,在过去,在现在,总不是什么好称谓。然而,有什么法子呢?按常理,人生在世,总得按左右的看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这般,既稳妥又快捷,可我偏苦于不能。“我与我周旋久,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五年级乙班有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在教室里从来没有安静过,经常用橡筋去弹前边同学的头,上课时敲桌子、玩东西、讲话,下课时总爱和同学打架,有时打得头破血流等等,班上的同学都怕他。怎样对吴百华进行教育呢?照管他的姊姊不在明昆,在昆明的监护人工作较忙,加上他每星期日去监护人家就是乱闹一通,慢慢的监护人也很少来看他了。我只好写信给他姊姊,了解一下他过去  相似文献   

16.
张文利,男,理科大四学生。张文利主要在求职定位及职业规划方面存在困惑。通过交谈,了解到他在大学期间曾担任过院系主要学生干部,并带  相似文献   

17.
1因果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等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我们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因果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在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说:"我先前总认为数学教师都是在教同样的学科,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教得好而已。但我现在认为在‘数学'这同一个名词下所教的事实上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其教学实践的状况。对小学生谈数学观的培养可能为时还早,但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他们总会形成一定的关于该学科的感受,他们的学科感受无疑与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做风车的故事》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文章。因为是最后一组中的课文,我请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和同学一起读书讨论解决。学生问题提得五花八门,写了满满一黑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