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的立身之本。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家庭教育更不能例外。然而,目前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偏差, 比如:在教育观念上重养育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育轻德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言教轻身教;在健康方面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在投资方式中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资”,致使一些孩子产生了自私自利、任性狭隘、只图享乐、就怕吃苦、缺少热情、待人冷漠、诚信缺失、难以相处等等不良的思想道德。因此有不少家长反映说:“现在的孩子难管教。”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了教育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决定了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人。中国的父母往往易犯过高期望值、单一模式要求、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人格,及要么宠爱,要么冷漠的“两极表现”等错误。当前应大力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加强家庭教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学盛行的是“重分数,轻人格”、“重知识.轻素养”、“重数外理化,轻人文文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性格必然是片面的、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4.
职务评聘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当前在高校职务评聘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轻政治;重评审,轻聘任和管理。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在一些高校的职务考评工作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某些人...  相似文献   

5.
从艺术人格论对“文如其人”的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文艺批评实践,关于艺术家和其作品关系的研究往往重“文”轻“人”。本文着重用艺术人格论重新阐释“文如其人”的观点,通过对经典理论的证明和质疑,用艺术人格在作品中的丰富性即“人格认同”、“人格差异”和“人格互补”来说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教育要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革除传统教育中“重规范,轻人格”、“重传递,轻沟通”和“重模式,轻实践”的弊端。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心理,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种种潜能得以发挥,体现学生作为有独立意义的人的价值的承认。  相似文献   

7.
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家长都经历了“十年动乱”,是被耽误的一代,普遍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企望子女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所以对子女有着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在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多“误区”:或重智育而轻德育,或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轻精神生活的需求,或重严厉苛刻而轻耐心沟通,或重学校教育而轻家庭教育,或重单方教育而轻合力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人格”。比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9.
培养健全人格,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首要和共同的责任,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先成人、再成材”的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传统的家庭“养护”方式和保姆式的家庭教育方法,造成孩子“先天”的人格缺失;重智轻德的学校教育理念,极易造就迷失道德良知的扭曲人格,这已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人格塑造——人才成长中的核心工程,必须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方能完成,这一重要规律,目前远未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状,要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尊重人格;关注成长;改善环境;辅导心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危机,将不再是物质危机,而是精神危机,这种危机关系到人类的存亡。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要致力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的基础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秋季以来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力张扬“人文精神”的新思路的新教材。但是,新教材尽管已有几次较大的修订,而在练习设计和阅读指导上.一个明显的偏颇却没有改善。这就是重“情”轻“理”。重“情”轻“理”,这本来就是汉民族文化的不健全之处.影响到人格,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作文修改存在“五重五轻”的现象:1.教师重学生写作前的指导,轻学生修改作文时的指导。2.教师重对学生的作文作结论性修改,轻在学生修改作文时作精要性的启发点拨。3.教师重对学生作文全批全改,轻学生对某些修改的理解和落实情况的检查。4.教师重自己对学生作文的修改,轻学生自改和学生互改。5.教师重学生作文本身的单一修改,轻学生主体人格的发挥和培养,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写中的情感沟通,教师仅就作文修改而修改,没有培养学生主体人格。针对当前作文修改中存在的“五重五轻”现象,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自能修改作文为目的,以学生互…  相似文献   

14.
切莫重“管”轻“理”江苏沈从峰,吕从坤目前,学校管理越来越被摆上突出的位置。然而,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在内部管理中.往往重视对物、钱的管理,轻视对人的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中,又往往重‘”管”轻“理”,不仅没有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萍 《辽宁教育》2009,(12):27-27,11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开展艺术教育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是不健全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完美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无数事例证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中。大凡杰出的人物大多都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每一位家长无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多才多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无不希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语言、轻文化,重技巧、轻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想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教育中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就是建构高尚的人格大厦。它不仅催生人的“理性觉醒”,也催生人的“良知自觉”。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教学长期走在“泛政治化”的故…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秋季以来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力张扬“人文精神”的新思路的新教材。但是,新教材尽管已有几次较大的修订,而在练习设计和阅读指导上,一个明显的偏颇却没有改善,这就是重“情”轻“理”。重“情”轻“理”,这本来就是汉民族文化的不健全之处,影响到人格,也是不健全的人格。新的教学观,则要求教师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那就要重“情”更重“理”。这个现象,实际上是广义的文化现象。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危机,将不再是物质危机,而是精神危机,这种危机关系到人类的存亡。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要致力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的基础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紧张”、…  相似文献   

19.
牙齿风波     
早上8点,正是孩子入园的高峰期,大二班的活动室门口突然吵闹起来,只见一位神情气愤的妈妈一手拉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拉着旁边一位满脸惊恐的男孩,大声向围观的家长们诉说着:“你们来评评理,我孩子的牙齿都被他打成那样了,他妈妈居然还在强词夺理,真是让人气愤。”旁边站着一位着急给自己孩子辩解的家长。班主任老师正忙着接待孩子,由于事情来得突然,她还没有搞清事情的原委,只有不断地一会儿劝说这个,一会儿劝说那个,她的调解声在她们高八度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许多好心的围观家长也纷纷劝说:“有什么事慢慢说,不…  相似文献   

20.
蓝田 《江西教育》2007,(3):48-48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实际上,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格”。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