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人智慧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产物,也是反映考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窗口。《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己对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含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对生活和写作作了这样的对接:"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像,表达自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阅读那些高分甚至满分作文,不难发现,都是一些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狭隘而功利的作文训练中走出来,站在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为基础的高度进行写作技巧训练,这是中考作文实现跨越的必经之路,是中考作文的成功之路。要让学生能在中考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提高作文技巧、丰富积累、把握好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对作文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其中提到了想象作文。修改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也增加了想象作文的练习。小学生富于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作文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想象作文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显露个人特色的习作。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浇开学生的想象之花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成果虚化等问题。课标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课标要求,当堂作文着重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前期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要写好作文,要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本次作文的学习重点就是使学生养成思考生活的意识,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2.以我笔写我心,感情真挈,阐明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难点: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对用心感受生活的认识,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2.用心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颖 《教育艺术》2013,(4):24+17
书店里、网页中,关于作文指导的书籍、论文数不胜数,内容大都在于写作技巧的指导。可是,根据调查,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之难首先在于无米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  相似文献   

10.
作文,历来是毕业班复习的重中之重.我们对之可谓是既爱又恨,大家都希望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通过多年的积累,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复习辅导,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习作的要求,小学毕业班作文复习的目标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学会读书笔记;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强调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作文教学操作的指向应当是学生自我体验的获得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部分要求5—6年级学段的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7—9年级学段的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课标》中虽对这两个不同学段在写作上有具体的梯级要求区分,但都在强调一点就是写作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在实际写作中,不少5—6年级学段的学生说着大而空洞的假话,唱着大而无当的高调,套用俗而陈旧的套路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迷失了自己的思想,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升上初中后抄袭、拼凑、杜撰成了他们完成作文的途径,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缺乏个性,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在主持校级课题"中小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衔接策略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把"中小语文写作教学衔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联想与想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指导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滕荣春 《现代语文》2005,(9):117-118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4.
习作     
[复习目标]1.乐于把自己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参加的活动,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2.小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挖掘和积累素材。3.通过广泛地读,读而有获,读而有悟,不断地丰富语言,形成语感,4.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地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求异思维闪烁创新的火花。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6.所写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相似文献   

15.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高中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一、"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基于语用观的作文教学研究"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笔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思路和实践策略的一种集中概括。其核心有三:一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生活化道路,即把作文素材的选取建立在对生活的点滴认识("微点生活")之上,向生活搜集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能独抒性灵,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作文;二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智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产物,它与人的知、情、意、行相统一,能准确体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历来都是语文测试中的重点。上海市《课程标准》初中部分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是现实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尝试在教学中通过深挖课文素材、整理素材、联想想象并用、诗意素描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写出"中考作文阅卷"中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语言.语言既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作文语言的水平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听"是培养作文语言的起点 语言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实践才能得以发掘和提高.才能使语言符合在大脑中反复进行加工而形成许多组块或模块,以至达到自动化(脱口而出)的程度.这可用学龄前儿童学习语言的事实来佐证.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感、受(听取)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记忆)语言--运用(表达)语言.初中生也须经感受(听取)语言之路这个起点,那么教师在"听"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