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丽荣 《海外英语》2013,(1):172-173,176
该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美国情景喜剧《威尔与格蕾丝》中言语幽默进行了认知语用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看,幽默来自于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差异,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以及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认知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意图幽默是交际者有意发出的作为言语行为使用的幽默。关联理论作为阐释人类交际与认知的理论,把交际看成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它对意图幽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用关联理论对意图幽默进行分类解释。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忠实是翻译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关联理论意图观从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对翻译的忠实进行了诠释。笔者以关联理论意图观为理论基础,指出规范性的翻译意图是翻译的基石,但是不能拘泥于原文,而要从受众的文化、历史、风俗背景等,进行再创造,实现翻译的解释性意图。  相似文献   

4.
武红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3):104-106
关联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借助于认知环境,运用推理——明示的模式来推断交际者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而文学翻译交际涉及到社会文化、文艺美学等问题。因此,译者并不能仅仅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的简单的逻辑推理。此外,按照关联理论要求,译文要与原作达到最大程度的“阐释性相似”。但是由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复杂的原因,翻译史上故意曲解、背叛原文,“误导”读者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关联理论则对这一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阐释。因此,现有的关联理论不能有效地解决文学翻译问题,也不能为文学翻译提供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是有目的地通过语言完成若干行为的复杂的语用过程。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的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并讨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的关系来分析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会话含意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而关联翻译理论把关联理论与翻译结合起来认为翻译同样是明示——推理交际。而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翻译,对译者来说,必须做到采取和原作者一样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也就是同样的显现设想、互显设想的明示方式,因此提出了明示——推理的翻译交际与推理空间等距原则。该文主要是讨论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林语堂的作品《中国的智慧》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论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首先,原文作者把其交际意图明示给译者,由译者对其意图做出推理;其次,译者再通过译文将其明示给译语读者,由译语读者使用正确的语境假设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做出正确推理,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并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其对直接翻译的论述更是为异化翻译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异化翻译的应用也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要有限度,这也是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的约束力。因此,关联理论对异化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关联翻译理论跳出了"不可译论"及"对等原则"的窠臼,从效度与信度、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与心智努力三方面体现关联。在翻译及其教学中贯彻该理论,即要求译者准确把握译者意图、读者期待、互明语境、认知模式的变量属性,做到准确理解原文,平衡文化缺项,代偿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应依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读者从明示信息来推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认知能力。本文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阅读理解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过程,本文结合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假设,总结出阅读理解的认知规律和特征,论述如何应用关联理论指导阅读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概括,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和扩张联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定的动态问题,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刘典忠 《考试周刊》2007,(44):150-151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是近几年在西方颇具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浅析了翻译的过程,探讨了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张宏杰 《海外英语》2014,(3):145-146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动态的口译行为就是口译人员对说话者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译语进行判断选择,以确保听者可以通过相似的推理过程理解源语信息的交际意图。通过寻找最佳关联,口译人员能够准确地理解并传递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三种译文进行比较与分析后可知,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性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具有其他译法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