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丽萍 《云南教育》2005,(28):46-4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盲生产生对“左右”认识的需求与欲望,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镜头回放]"左右"教学让我们左右为难. 一次数学教研组活动中.担任过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位教师提出一个困惑:一年级下册的"左右"这一内容真难教.是左是右?不仅孩子们辨不清,作为教师,我们也是"左右为难"!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引起了其他教师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页及练习一的第4、5、7题。  相似文献   

6.
案例描述在一次课例研讨中,一位二年级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引发了听课教师较大的争议.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划船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顺利提出了相关的数学问题“二年级同学去划船,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老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在学生汇报算法时,老师将其中一个算式“29 25÷9”提出来重点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加法,后算除法.这时,老师给学生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章:位置与方向。倘若稍有疏忽。仅理解为“小军的前面是哪个,他的后面又是哪个。”笔者肤浅地认为:不仅仅如此。还有其更重要的涵义——“我”的位置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认识人民币”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有一些接触,但并不真正了解,更缺乏实践应用经验。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活动中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左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领会和描述“左右”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11.
教材简析:“统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本课是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混杂在一起,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  相似文献   

12.
“可达”常与数词或者数词结构连用,表示能够达到某一精确的程度。但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可达”与“左右”连用的情况,这是否是一种普遍性的表达?本文将通过对“可达”源流的探究,从语义和认知角度对“可达……左右”的形成过程说明,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王智平 《湖南教育》2006,(10):16-16
教研组开展活动,由我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6页11题“小猫钓鱼”。情境图上3只小猫围在池塘边垂钓,小花猫钓了8条鱼、小黄猫钓了20条鱼,小黑猫钓了15条鱼,情境图下面有一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4,(1):110-1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数第84页,"统计"第一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小精灵聪聪,大家看,他在干…  相似文献   

16.
17.
初语七年级下册入选了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这是一篇饱含爱国深情的作品。作者以火一般的炽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流露出失去美好家园的悲伤,倾诉了对沦丧十年的故土的眷念,发出了为自由而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  相似文献   

19.
20.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有教学参考资料如是说,新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也是采取“算减想加”的方法教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可是,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接受情况又是怎样的?“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学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后,笔者在两所中心完小的一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82个学生中能用“算减想加”计算出16-9=7的只有25人,而用“破十法”即10-9=1,1+6=7计算的有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