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湖南教育》2005,(18):27-29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就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了师生、生生对话。这时的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更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师生、生生对话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关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文本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思考、感悟的客观条件,而学生也从文本的解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课文就是在和一个个平凡或伟大的人物对话,领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是在和祖国的名胜古迹对话,游览名山大川,感受欣赏的喜悦;就是在和作者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只有对话,才是对充满灵性和发展的学生生命的尊重.那么,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同时,阅读活动的本质并不在于只去探究文本的原意,而应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特定的理解基础上,以特定的视觉去理解和诠释文本的意义。从这一角度看,阅读是一种创新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去实现这种过程,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语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进文本是指引领学生潜心会文,融入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走出文本是指依据文本,提供学生语文实践的机缘,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如何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呢?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特点,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最能体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所涵盖的资源,获取语感的积累。帮助学生将解疑与感悟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文章主要从三个层面谈谈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6.
谢雄龙 《山东教育》2005,(13):20-22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例子和凭借,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运用文本学习阅读,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真谛在于呼唤教育向“以人为本”复归。要想真正领悟新课标这一理念的美丽,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他们的快乐、苦闷、欲望和困惑,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学生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体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从而去接纳、引导、扶持和欣赏他们。  相似文献   

18.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星 《教学与管理》2005,(10):46-4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对话",这就意味着,"文本"是一个特殊的对话伙伴.也只有通过深入的对话,达到"物我合流的交响",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赋予教材文本以生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善于和这个对话者"打交道",致使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主题的对话"、"不具实质的对话"、"互不碰撞的对话"等问题,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流失、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最近,讲《竞选州长》一文时,围绕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学生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主人公是“我”——马克·吐温,他们摆出的理由是:1.小说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我”的竞选经历:由正派的人一步步地变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正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所谓“言论自由”“民主政治”,在关系到自身的政治利益时,就蜕变为毫无道德的造谣污蔑、毫无人性的诽谤攻击的事实,由此可见,这种“民主”和“自由”是何等的虚假和骗人!显然“我”的遭遇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