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今为止,聂震宁已推出了两个小说集子。《去温泉之路》,收集了他小说创作“第一个五年”的作品,共二十二篇;《暗河》所选收的中、短篇小说,除《天国之翼》外,其余十二篇,均为他北京游学时的作品,可将它视为聂震宁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从《去温泉之路》,到《暗河》,将两段路程连结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艺术之原上顽强地跋涉,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足印。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变化,明显地从七上书中表现出来,《上清帝第一书》为第一阶段,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萌芽时期;《第二书》、《第三书》、《第四书》、《第五书》为第二阶段,此时他形成了君主立宪思想;《第六书》、《第七书》为第三阶段,他的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趋向例退与保守。作为维新派领袖,其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变化直接影响了变法的进程及成败。  相似文献   

3.
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成就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使之成为一部魅力十足的文学名著。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西游记》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唐僧的取经史,不如说是孙悟空的英雄传奇。小说对孙悟空的描写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从他的出生到大闹天宫,最后因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而被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从山下出来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就进入了他生平经历的第二个历程。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这时期的孙悟空,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人物的姿态出现的。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表现他上天入地的反抗精神,那…  相似文献   

4.
记得果戈里的《死魂灵》里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喜欢读书,什么书都读。一会儿读小说,一会儿又读化学,碰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结果,他的头脑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却一点也派不上用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和彼什伽秋的情况大不一样了。他们今天正处在一个时间就是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没有彼什伽秋那么多闲散时间,也不应该浪费  相似文献   

5.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盛极一时,小说的创作和译介风起云涌。畏庐居士林纾,这时“尤耽于小说”,对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大量翻译西洋小说,而且自己也从事小说创作。据马泰来统计,林译作品达一百七十九种。其创作小说也不少,长篇有《金陵秋》、《劫外昙花》、《巾帼阳秋》和《京华碧血录》;短篇及笔记凡数百篇,曾汇为《技击余闻》、《畏庐琐记》、《畏庐漫录》出版。一个如此热心小说译著的人,他对小说的文学地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1903.1-1987.11)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了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他的代…  相似文献   

8.
陈政欣小说的创新锐意──同马华文学的一种坦诚对话黄万华当研究者面对他自己选择的研究对象时,对方内涵层面上总会有一点让人感动的东西引导着研究者进入其研究境界。陈政欣最先感动我的是他1986年对其第一本小说集《树与旅途》所写的《创作省思与自评》。他在这篇...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10.
小齐 《现代语文》2005,(9):115-115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和作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首先是个诗人,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为印度的新诗开辟了新天地,代表性的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他还是一位小说家,其优秀小说不仅代表了当时印度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小说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12.
<正>1979年第5期《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忆“五四”,访叶老》,老作家叶圣陶畅谈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以及他本人创作活动的一些情况,特别介绍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前从事文言小说创作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了解当时文艺界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从发表于1914年的第一篇文言小说《穷愁》算起,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活动至今已六十七个年头了。在漫长的年代里,作家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而且,他创作的文言小说在旧民主主义文学中留下了踪迹,给辛亥革命以后荒芜的文坛增添了一丝生意。他是从近代文学转向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五四同时代的一些老作家相比,叶圣陶  相似文献   

13.
先进科学灵巧实用——从《故都的秋》的教学实践看点拨教学□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肖家芸老师是安徽师大附中教研组长、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故都的秋》是他于1997年8月在秦皇岛举行的全国青语会第二届年会上执教的公开课,被评为一等奖。他曾在安徽省内和外地多...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轨道转移的伟大历史关头,青年作家水运宪开始了与生活同步前进的文学历程。继处女作话剧《为了幸福,干杯!》初露锋芒之后,他主要从事小说创作,迅速地近距离地反映变革时期的社会和人生。无论从作品的艺术成就,还是从作品的社会影响来看,《祸起萧墙》(《收获》1981年第1期)和《雷暴》(《当代》1984年第2期)都无疑应该视为水运宪前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两部中篇小说呈现出共同的悲剧式的美学风格,是迎着时代的暴风雨雄姿  相似文献   

15.
林白早期的小说创作以个人言说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品如《一个人的战争》等;第二阶段以《万物花开》为起点,特点是关注底层人物,更多民间的因子由此渗入;第三阶段以《致一九七五》为开端,历史的介入使得文本在气象上更加宏大。简言之,林白小说创作的变化可归结为私语的放逐。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晚清文坛上,《夜雨秋灯录》是一部“价重鸡林,誉隆鹖冠,争先快睹,悦目怡情”(蔡尔康《夜雨秋灯续录序》)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但是,这部曾被誉为“第二《聊斋》”,一时流布广远的作品自问世一百多年来,除开始二三十年为少数有识之士所推重外,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鲜为人知。连治中国小说史功绩卓著的鲁迅先生,由于所看的并非真本和足本,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所记“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造成立论上的小偏颇。近几年来,随着古代小说研究视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8.
化身博士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是英国小说家,苏格兰人,出生在爱丁堡。斯蒂文森1867年在爱丁堡大学先攻读土木工程,不久改学法律,1875年成为一名开业律师。不过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给杂志撰稿,1878年他出版了游记《内河航行》,次年又出版了《驴背旅程》。1879年他到加尼福尼亚,第二年在那里与奥斯本夫人结婚。尽管体弱多病,他却从未中断写作。他为各种杂志写了大量散文、小说、游记和自传等,他还从事诗歌和戏剧创作。出版的小说有《新天方夜谭》(1882)、《宝岛》(1883)、《化身博士》(1886)、《绑架》(1886)《快乐的人们》(1887)等等。1888年因为健康原因,斯蒂文森同夫人前往太平洋上的萨摩亚岛,1894年在该岛上去世。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推崇“重量”美学。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他避“重”就“轻”、化“重”为“轻”的写作技法的无穷魅力。本文旨在通过《我们的祖先》“沉重之思 ,轻逸之美”这一特征的文本分析深入理解卡尔维诺重量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先锋小说之后出现的一批新作者中,东西的小说是最让人难以把握的,这主要在于他奇特的叙事特点.一、意义的形式化按照我们的接受习惯,一个艺术品之所以对我们有某种意义,在于艺术品本身有一个意义的领域,这个领域时刻向我们敞开,希望进入其间的人与之进行一次独特的对话.这种敞开,就是期待.对读者来说,对话的过程就是意义的获得过程.面对东西的小说,我们的这种接受习惯受到了嘲讽.东西给我们设置种种障碍,使我们不得其门而无祛进入.他甚至让我们产生怀疑,是否存在着这样一个意义领域?在他的奇特文本之中,《商品》(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