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晚唐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乐府体为主的诗歌体式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茶为国饮,兴于唐代,常能引起文人的诗兴.而中晚唐的茶诗有着不同于前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以"清"为核心的:清寒、清醒、清癯、清苦的审美特征.大历十才子的茶诗之清肇始其端,士大夫茶诗之清,晚唐僧家茶诗之清,共同表现了这一时代的茶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4.
中晚唐民生诗虽质木无文、朴实无华,但意境深邃、独树一帜,具有不寻常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观照生存现状,怜悯民众疾苦;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时政;实录历史画卷,风格简朴厚重;对比言近旨远,讽刺人木三分等。 相似文献
5.
李霞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5):79-80
《诗经》农事诗研究历来为《诗经》研究重点,学者对农事诗定义与篇目众说纷纭,各成一家。农事诗研究以五四为界,五四前农事研究以训释义理为主,五四后多以整体目光看待农事诗。论文试图梳理历来农事诗研究的成果,以期找到更好的研究农事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集句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的一种,是用别人的诗句集合成诗。它起源于晋傅咸的《七经诗》,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集句诗在北宋的勃兴与宋诗特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宋诗的拟古、"以才学为诗"都影响到集句诗的创作;而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也间接为集句诗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创作史上,有许许多多忧心农事、关注农民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用写实的笔法来反映农夫所遭受的徭役、赋税、天灾、兵祸之苦,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到中晚唐时,写作悯农题材的诗歌越来越多,诗人从多个角度反映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何晓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19-21
在中国文学史上,农事诗最早出现于《诗经》,此后千余年罕见农事诗。很多文人受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鄙视农事及其劳动者。直至魏晋陶渊明,他歌咏农村的风貌,描写农民的艰苦生活,以自我躬耕实践、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重视,其农事诗的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9.
吴少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4)
国家问题以其特殊的重要性成为当代政治研究的热点课题,当代的国家研究富有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和深化了对国家的认识。本文概述了当代国家研究的状况,对国家问题研究勃兴的原因作梗要的分析并指出其对我们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鲁靖康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4):48-55
清代新疆大兴屯田,农业发展卓有成效,农事诗就是这一情况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反映。清代西域农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描绘的内容广泛,主要涉及农业生产条件、农作制度、生产过程、粮赋征收与调运、农业物产和农业贸易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清代新疆农业诗史。这些诗歌多为诗人亲见、亲历创作,写实成分较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但可以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补充了很多史籍所未提供的历史资料,对于清代新疆农业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幼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1):45-48
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文艺学原理出发,对唐宋词研究的整个生产过程作一番探讨是很有意义的。当代唐宋词研究繁荣的原因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是读者需求,二是出版迎合,三是作者辈出。 相似文献
12.
王小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4):99-10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歌剧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新局面,新创作歌剧上演的数量也在增加。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歌剧发展氛围,积极培育新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市场,创作题材多元化、音乐风格个性化提升了歌剧的吸引力等成为美国新时期原创歌剧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代休闲体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究其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格局变化、休闲场所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各阶层人群的追求等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形成了几个作家群,如大都作家群、山西作家群、东平作家群等。东平作家群所在的山东地区,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的歌舞戏曲历史、广大的元杂剧创作者和传播者、广大的元杂剧消费群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迅速成长为除大都以外的另一个杂剧创作中心。 相似文献
15.
女子体育是唐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熠熠生辉,在世界古代体育史上也独树一帜。分析唐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盛况及原因可知,其发展是唐代社会进步和女子地位改善的产物。这一研究为当今女子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洛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21-124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立的诗歌品种,然而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尤其缺乏对游仙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整理。此搜罗了中唐卢仝、施肩吾等人游仙诗创作,认为继盛唐繁华昌盛的国势之后,随着繁华一梦的颓废场景的到来,游仙诗也走向了世俗生活。这时期游仙诗丑化仙境,一方面摧毁传统的崇仙迷梦,另一方面又映射豺狼当道、国运日蹙的社会现实。传统游仙诗中的长生主题在中唐游仙诗中蜕化成俗之又俗的保命愿望,游仙人境和仙化仕人、帝王等的艳情是中唐游仙诗世俗化的重要表现。疲惫的中唐社会不能给游仙诗“天外恣飘扬”的力量,游仙诗只好全下它富有神性的羽翼,扑腾于市井闾巷,盘旋于世俗人间。 相似文献
17.
严春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4-79
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唐女子教育在承继以往的同时开始了新变;教育面上的相对普及,教育内容上的“德”,“才”并行,以及家庭熏陶式的教育方式共同反映出中唐女子教育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王南冰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8,(3):8-11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9.
邱晓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4):80-85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各种思想的活跃、报刊业的发达使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五四文学在类型、题材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社会时代的特性为杂文的发展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而杂文也契合时代精神成为最佳的言说载体;五四精神得以张扬,杂文得以兴盛。五四时期杂文创作数量繁多、形式自由,成为五四时期最为凸显的散文文体。 相似文献
20.
杨高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19(3):41-44
首先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能否成为判决依据的诸种观点的分析及其审判实践中宪法地位现状的考察 ,指出了宪法长期以来不能成为判决依据的原因。然后 ,在比较法的视野上探讨了宪法的适用制度 ,阐述了确立宪法审判依据地位的意义 ,同时为完善我国的宪法适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