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教书”和“育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化学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教学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两个方面的主导作用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正如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种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是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重视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提法也是“教书育人”,并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里,这种观念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进行思想教育,把育人局限于德育,这是对教书育人的偏颇理解。我认为:教书育人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通过教书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换句话说,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即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即是对这个观念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德育与智育的整合,克服德育与智育分离的“两张皮”现象,形成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相互渗透的教育模式,是德育研究的综合化趋势〔1〕。当前高校业务课教师教书育人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大学校园里逐渐形成了“三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气氛,但是作为育人主体的广大教师,特别是已达教师总人数一半左右的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远未发挥出来〔2〕。本文对高等学校业务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规律、特点和层次作初步探讨。一、业务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客观性规律业务课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是:教书过程中同时蕴含着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去年五月二日,李鹏同志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大会提出的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并建议“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制订相应的规定,使教书育人成为评估学校、评估教师、表彰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我们全体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贡献。“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教书育人”也就是《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西安市西光中学(710032)张国飞社会主义的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三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必须育人。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应树立科学育人观各科教学是学校活动...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7,(4B):14-15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德育工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6期刊登的《“教书育人”的再认识》一文认为,“教书育人”的提法把“教书”排在前“育人”排在后,无意中加剧了重“教书”而轻“育人”倾向,因而提出要将这一传统提法改革成“育人教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样的“再认识”也未必科学。“教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7,(10A):9-9
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初步构建了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合力育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优良、年轻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基本形成。德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最早可追溯到《礼记·学记》"厚德篇":"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新中国70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全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有"先后说",先教书再育人;有"并列说",教书同时育人;有"条件说",教书是为了育人,通过教书来完成育人。无论哪一种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师的育人职责王国林刘玉梅“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论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力的开发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他们的神圣天职,教师的教书目的是为了育人,造就千百万又红又专的人才。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员德育的理念,这是德育作为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树立“德育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全员德育”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环境)育人等途径构建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服务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育什么人,怎样育人。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目的,由教育的本质和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有”新人,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全部辛勤劳动,就是把教书和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造就一批批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教育,是一种育人的社会活动。“育”,是培植、抚养的意思。《诗经小雅·蓼莪》说,育即“长我育我”。后来引申为教育,又把教育的内容分为德育、智育、体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目的和宗旨。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呢?以下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业务教学优势,做好育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其合理性,就在于“教书”为了“育人”,“育人”必须“教书”。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段话的宗旨是说德育和智育是并重的。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同时还说:“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这段话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虽然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可是他们的思想经受着两种制度和多种思想体系长期共存的考验,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尤其应注  相似文献   

17.
科任教师德育工作量化考核管理艺术江苏省盐城一职高高洪妹王俊龙王寿斌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与育人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管埋头教书而不管育人、不事德育的教师是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有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德...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新课标中也增加了一些德育内容,其出发点是要解决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即教书育人。在即将全面启用新课标之际,一线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德育有效地寓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贯彻落实纲要和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德育的目的和手段》一书中曾阐述“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用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领导者,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它摆到教育的首位。因此,作为实施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更应改变观念,将“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将“育人”放在第一位,“教书”放在第二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员德育的理念,这是德育作为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树立“德育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全员德育”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环境)育人等途径构建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服务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