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进步新闻事业的前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为了供大家学习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特邀江苏省新闻学会副会长王淮冰撰写此文。本刊因受篇幅所限,将分三次刊登。  相似文献   

2.
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代名记者,范长江关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许多是他“自己暗中摸索的经验”,又是得之不易的。后来他成为新闻事业家,对他称之为“笔部队”的培养问题,更是关怀备至,语重心长。 1、怎样学做记者?这是韬奋给长江出的题目。他讲了五条:一,坚定的政治态度;二,有操守,“非有高度的牺牲精神不为功”;三,要有丰富的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四,要有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五,健康的身体。这五条是对初学者而言的,可以称之为“新闻工作入门”。但是,真正要做到五条都打满分,又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即使做过多年  相似文献   

3.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4.
(四) 分析了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不免使我们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写作新闻通讯和写作其他文章一样,无非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问题,关键在于能够发现问题。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人们无例外地都生活在问题之中,不过有的人发现得早,有的人发现得迟,而有的人则需要别人大声疾呼才能认识问题的存在。一个高明的记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17日至18日,范长江新闻思想、新闻道路研讨会在京举行。范长江新闻奖评委会委员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宣部新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单位的有关新闻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陈锐  高卫红 《传媒观察》2020,(4):98-104
新闻巨子范长江历经"自由记者"、"新闻战士"到"人民勤务员"的职业求索,逐步突破其早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战时新闻学"思想的桎梏,发展至中共党报思想,进而完成从一名民主主义自由记者转变成共产主义新闻战士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其在救亡图存、挽救国运的核心目标指引下,在新闻领域为实现救国救民志愿的积极探索,是其走向中共步履中的自我认知革新,更是以其为代表的一代新闻人投身民族解放新闻事业的筚路蓝缕和精神发育史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范长江新闻思想和实践讨论会1986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举行。范长江是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写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作品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通讯,  相似文献   

9.
简练(下) 动词不一定需要状语。在不需要的情况下使用状诏,不但浪费笔墨,而且容易使文字的意思一含混不清,引起疑问,应让动词发挥自己的作用。状语所描述的情况有时是作者主观判断的产物,而作者的判断不一定是准确的。如果作者在判断失误的情况下使用状语,他便向读者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句型:“他深有感触地说:……”不知道“深有感触”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如果说话者自己说过他对所谈的问题“深有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语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消息)的开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  相似文献   

11.
记者都希望读者把自己的作品读完。简练、准确、朴素、通俗的文字比冗赘,含糊、花哨,深奥的文字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后者不但浪费笔墨,而且浪费读者的时间。本文将分析一些实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用这些实例时,我删去了作者的姓名,因为这不是针对个人的。简练(上) 直接了当和避免重复能使文字精练。“他露出了笑容”比“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少用两个字。如果只写“他笑了”,还可以节省三个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是广大群众预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应坚持群众路线和新闻记者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四方面梳理了范长江新闻思想,总结了其对新闻理论的两大贡献,指出其新闻思想对新闻实务的启示:细分媒体市场、培养忠诚型消费者,新闻媒体应建立培训机制,社会主义媒体之间应加强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13.
范长江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新闻思想也经历了两次转变,而这两次转变同时也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金春和 《新闻世界》2010,(10):92-93
范长江是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被称为记者的楷模。本文分析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对待新闻的客观性和团结人的精神。希望以他对祖国、人民和自己的事业的热情,对新闻和历史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能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5.
16.
范长江初涉新闻界是在1933年到1934年前后。他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给报刊投稿,最初是为了补贴半工半读的生活;以后他参加抗日学生慰问团和后援会的社会活动,也常给报馆写稿,报道有关的情况,借以做救亡宣传工作。此时的范长江经过数年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磨炼,已比过去成熟多了。他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做人准则,使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水准。信手翻阅他这一时期的校园通讯,即可见其思路之清晰和文笔之畅达。他写人物,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漫画人像,形神兼备,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17.
名记者范长江,既是社会活动家,又是新闻事业家、新闻教育家,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代楷模。我们要学习范长江同志的好思想、好经验、好作风。本文作者王淮冰,早在1939年就结识范长江同志。曾在范长江创办的国际新闻社跟随长江一道采访、工作过,现正在从事范长江的研究工作,本文即是研究论著中的一篇。正如作者在本文开头所说“名记者范长江,名就名在他那些轰动一时,至今仍为人称道的新闻通讯。”此文全面评价了范长江的新闻通讯,很有价值,我们郑重向读者推荐。因文章较长,本刊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写作是新闻评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新闻学应用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和编辑学、采访学等共同构成新闻学的应用理论体系。谈新闻评论写作之所以要提到新闻评论学,是因为评论写作所牵涉到的并不仅仅是文章体裁或写作方法、技巧之类的纯业务性问题,还牵涉到评论学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简言之,就是新闻评论写作也和所有其他文体的写作一样,都有一个写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写作的思想理论基础以上我们在谈新闻评论的性质、作用、地位以及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特征时,已经触及到评论写作的思想理论问题。这里,仅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深入探讨。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写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党的政策的立场。评论写作者要时刻牢记,报纸的评论是代表党发言的,无论是评人论事,都要以党的政策为依据,不能离开党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三) 迄今为止,比较系统地研究范长江的著作,当首推《范长江传》。作者方蒙根据对《昆仑关的攻略战》一文的分析,认为“范长江通讯的特点是:它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对四周环境背景皆有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