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初识     
姚亚楠 《编辑学报》2011,23(3):275-276
如果说成才像在跑马拉松,是一个长距离比赛,需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锲而不舍的追求,那么从2007年工作到现在,我只是刚刚经历了马拉松中短短的3年。我深知,要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医学编辑,  相似文献   

2.
医学编辑对编辑工作的认识一般经历感性一任性一理性3个阶段,必须加强兴趣培养,并尽快从任性期过渡到理性期.医学期刊的迅猛发展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医学编辑培养模式,使他们具备讲科学、重实践、懂专业、会策划、爱学习等能力.具体而言,可在编辑初审、审稿专家遴选、专家意见整合、编辑加工技巧等多个环节提高医学编辑素养,以推动医学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各社出书品种数猛增,医学类图书也不例外,这就意味着每年的出版字数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医学图书编辑人员紧缺,各医学类出版社及部分科技社都在社会上招聘社外加工编辑.而医学编辑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从教育的角度看,该专业应该属于交叉学科.医学院校没有设立这个专业.品种的激增和编辑人员的相对不足导致近年来医学图书编辑质量下降,内容或文字"硬伤"频现.社外医学编辑承担了各医学社大量的文字加工任务,如果不对此人群进行系统培训.出书质量将难以保证.因此,如何能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医学图书编辑的素质是各从事医学图书出版的出版社面临的问题.现结合自己十几年做医学编辑的经验和近几年参与社外编辑人员培训的体会谈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商丹 《编辑学报》2017,29(1):101-102
根据编辑《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实践,总结出经验和体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学与做,即学专业知识,学编辑规范,做合格编辑.  相似文献   

5.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1,23(5):468-469
2011年春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袁桂清编审荣获了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当我问起他的获奖感触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半是从军做临床医生,一半是职业医学编辑,而最具有成就感的还是职业医学编辑。”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裤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嫁衣却是风光无比,所以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嫁衣而不是裤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编辑们成天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穿了一条裤衩."我认为,编辑,尤其是一名医学编辑,在编辑的道路上,应该是不羡别人的嫁衣,不弃自己的裤衩.  相似文献   

7.
我在做夜班编辑的20多年里,经历了无数次国内外重大事件。在大事面前,如何把编委会的决策以及领导对报道的要求具体落实在版面上,是对我和我的同事指挥能力和编辑功力的考验。而我要做到的是要把编辑的热情,融入冷静的指挥之中,准确无误地完成对重大事件报道的编辑任务。《天津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中的《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汤亚玲  梁新华  王晴 《编辑学报》2008,20(5):377-378
结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经历,从口腔医学编辑角度,分析口腔医学编辑在抗震救灾医疗和宣传战线上的作用,以增强医学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编辑琐记     
论年头,我虽然做了30多年的编辑工作,但是要问我:怎样做编辑工作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上来。为什么说不上来?因为平时没有认真总结经验,也没有认真思考。这里只能就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 ,科技编辑是一个逐渐被认可的领域。美国的科技编辑们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他们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用什么样的体例手册和其他资源 ?有什么组织为他们服务 ?他们对哪些话题和事件有职业兴趣 ?文章描述了美国科技编辑的概况 ,着重说明上面这些问题。本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为科技编辑委员会的期刊《科技编辑》做编辑的经验。本文中 ,“科学”具有广泛的含义 ,包括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确 ,在美国许多科技编辑是医学编辑。   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在美国 ,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雇佣科技编辑 ,这些媒体包括杂志、图书、大众…  相似文献   

11.
我做编辑是半道出家的。说半道出家,是与那些出版社一成立就做编辑的同志相比,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时间并不算短,至今已36年有余,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占3/4还多。我所乘的编辑之船,本来航行到了岸边,并刚刚起岸,可是,经不住老友的鼓动,又重新返航,再作水上行。这也算是我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吧!  相似文献   

12.
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医学科普编辑必须具备“两栖”性:一是会编,二是能写,两者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里主要谈谈编辑自己动手写作对本职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力量,每一个新编辑都会经历找选题、找作者、营销图书等各种问题.选题从何而来,和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应该做广泛涉猎还是做类型化的编辑……本文通过《致教师》一书的编辑策划,为人们解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瑞 《编辑之友》2002,(6):47-47
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做一个普通的文摘编辑容易,而做一个高水平的文摘编辑却很难.普通编辑只需选择出几篇好文章,删删改改,凑足一块版即可;而高水平的编辑则需要有思想,有策划.  相似文献   

16.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育18年后转行改做医学图书编辑,我经常会面对同事朋友这样的问题:丢了业务是不是可惜?这个问题既反映社会公众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说明,编辑同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做更多有创意的工作,更好地体现编辑的价值.我个人体会,学科编辑要做好专业出版工作,是需要非常强的业务背景的;一个好的学科编辑完全可以通过选题策划、项目设计和项目组织实施等出版活动,为学科建设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亲历的我国第一套中医案例版教材的项目策划和编辑出版工作或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事医学编辑工作已经有十年了,虽然做过一些养生类的畅销书,但总觉得作为医学图书编辑,能作出一本经典专著才更有成就感.在国内,医生是个工作强度很高的职业,上了手术台,什么时候能下来是说不定的事,所以向医生约稿,策划编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天时——医学专著类图书的出版必须抓住最合适的时机 医学是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中国的医疗技术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有些学科的发展已经优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浅谈医学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沟通我作为一名医学图书编辑,在与作者多年来所进行的难以计数的沟通中,由生疏到熟悉,由畏难到一定程度的驾轻就熟,深感与作者打交道、做“人”的工作的不易,有苦涩也有甘甜。在策划、编辑医学图书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大批超凡出众、令人难忘的名医、学者和医学泰斗,学习和掌握了不同学科或专业图书的策划思路、编辑方法和艺术技巧,更深刻地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此,将自己的点滴认识和体会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一、透彻了解所谓透彻了解,就是要对沟通对象尽量了解得全面、深入、具体。一是要了解医学图书作者队伍的情况。对于已经有合作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