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箴红,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1982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历任河南大学团委副书记,周口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党支部副书记,周口地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周口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2003年7月调入周口日报社,现任周口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周口市一届政协委员。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嘉奖,曾被河南省委、周口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周口市直“十佳党员”:  相似文献   

2.
在新、广、深、高上下功夫崔茂林版面的扩大应该伴随着办报思路的调整,以办4块版的老习惯去办8块版、12块版甚至更多的版面,很难行得通。这正如以做家庭晚餐的方式去开酒楼一样,难免狼狈不堪。不少报纸在扩版后都出现稿荒、发行量下降,说明扩版要思想先行一步,要...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11月13日起,湖南省常德晚报从原来的四开八版扩为十六版,这是湖南省同期创办的晚报中第一张扩版的报纸。扩版后的常德晚报坚持新闻立报、贴近生活的办报方针,在内容上力求贴近性和可读性,形式上力求新、活、精、广、短。此次扩版报价不涨,受到读者好评。常德晚报扩版力求新、活、精、广、短@叶敏  相似文献   

4.
行行需要标兵,层层需要样板.一个名记者(包括名编辑、名主持人),就是一面旗帜,一阵春风,可以产生抓典型、树旗帜、以点带面的强大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新闻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塑造怎样的名记者形象呢?笔者认为,名记者既要有“德”,又要有‘识”,还要有“胆”,要“德、识、胆”兼备.所谓“德”,即品格、操守、觉悟.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脊梁.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我国文坛,包括新闻界在内,历来重…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报要有所作为,必须在报道内容、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鹤壁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贴近性,才能不断地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争得更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实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档案管理模式呢?我认为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现代企业制度对档案工作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产权关系明晰。由于划清了产权界限,明晰了产权关系,使国有企业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变为不同所有制性质相聚合的联合性企业体。由此看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以维护现代企业法人的地位及责、权、利为出发点,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互有别、有偿利用。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的最佳模式、使企业档案部门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
丁关根同志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八个字”的要求———“清醒、学习、用心、奉献”,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我们应当谨记在心,见诸行动。  相似文献   

8.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要有紧迫感。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让优秀的新闻人才脱颖而出”,是本刊宣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举措之一。感谢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的同志应约撰稿,各有侧重地论述了为什么要重视培养新闻人才、怎样培养新闻人才、新闻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等问题。 新闻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可讲千条万条,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的这段话,语重心长,新闻界的同志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见诸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从某报上看到中科院院士裘法祖的一幅题字,题字的内容是:“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句至理名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为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校对的识、法、戒孙培镜佛门弟子修行,讲究识、法、戒。识,就是对事物的认识;法,就是认识事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戒,就是对犯规行为的禁戒。校对工作者的修养,在目的、内容、方法上虽然不同于佛门弟子的修行,但同样要求有识、有法、有戒。校对的识,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4,(3):1-1
很久以前,真理、谬误、水和火一起出门旅行,遇见了一群牛。经过商量,他们决定把牛群平分为四份,以便每人都能带相同的一份回家。  相似文献   

13.
在观赏中国画时,常常感到一些作品不够完美或美中不足,即画幅上的题字与印章不加考究。如有的画与题不符或题文不雅缺诗意;有的题字书法水平低下;有的则是印文不当或钤盖部位不妥,这一切都以宾损主,有损于画面的总体效果,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近日喜读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印的《书画题跋必备》一书,颇感对当下研习书画的读者,很有学习和参考之用。该书论述了书画题跋方面的多项知识,包括作品标题引首、画家自题和观者题跋格式、题跋的书体与印章,书画纪时方法、书画常用称谓、室名斋号、题画诗精选、常用画题等,从中窥见前人对一幅作品诗、书、画、印的完美追求。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画,它自成体系,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形式及手法,由此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作为中国画,它的显著艺术特征是画、诗、书、印四者的结合,既有形象又有意境的综合性艺术,犹如一部无声的四重奏。除画之外,题跋与印章缺之不可、不美亦不妥。题跋和印章两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先辈前贤在这些方面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令人学习继承。题跋,写在画面上首的文字称“题”,书于后者曰“跋”。书画作品上的署名题款也称“款识”或称“题记”、“题面”、“题字”,题跋是画面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稿费、笔名、版权及其它惠世荣【天津】握笔二十余年,与四五家出版社,三四十家杂志编辑部打过各种各样的交道。其中既有例行公事、平铺直叙善可陈者,但亦有几次异味酸甜。时至今日,自己地位虽有所变化,逐渐具有了作者、编辑的两种身份,但着笔行文,仍是主业。现主要...  相似文献   

15.
环境、未来、自身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第五发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经济市场的逐步形成,迫使图书情报机构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位置”的规定性,不仅取决于现实环境、取决于未来发展,更取决于自身的本质属性。本文通过对“环境”、“未来”、“自己”的概括分析,重新认识图书情报界的一些习惯说法,重申“文献集合力”等新观点,提出“森林”比喻等新概念,指出图书情报机构的位置与作为,及其应该建立权威性的决策、协调机构,积极寻找、征求“启动资金”,及早完成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黑龙江日报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结识了一大批各地通讯员,也编发了他们很多的稿件。在编辑审稿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提高通讯员投稿中标率,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在“新、深、活、短”上下功夫燕泽永渠县新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发扬“勤跑、善思、多写、攻关”的精神,取得了一定成效。1993年、1994年,在新闻报刊、电台、电视台分别刊播稿件近900篇,仅去年被地、省、国家级...  相似文献   

18.
4月4日,运城市政府召开档案工作会议。来自各县(市、区)分管档案工作的县(市、区)长、秘书长,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各县(市、区)档案局长,市直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及档案员共21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人大副主任刘冠生、市政府副市长吴菊仙以及市政府副秘书长史凌云出席会议,市档案局局长韩天佑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5月28日至6月2日,重庆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陆大钺同志赴秀山、酉阳、黔江、彭水、南川等地,就档案馆功能建设、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等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并就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投入与当地有关领导交换了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韩导勤 《新闻界》2001,(4):59-59
时下有不少地方的新闻媒体,无论你是翻阅报纸,还是打开电视地方新闻频道,都不乏这些方面的感觉:一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在一个版面或一个节目的地方新闻中,常常有一半以上甚至三分之二是有关各种会议的报道。说“滥”,是说有许多本来可不报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都作了报道。对此,群众揶揄说:“这个会,那个会,让读者观众也泡会海”!二是官员活动太多、太滥。说“多”,是说地方领导大凡开会、下基层等,一有活动就要报道。说“滥”,是说除了地方领导,大大小小的官儿、随员都争相见报、上镜头。对此,群众戏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