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甘丽红 《海外英语》2012,(24):189-190
文化移情是中英互译的翻译策略。该文从文化背景"移情"令翻译"准确"、作者思想"移情"令翻译"传神"、读者心理之"移情"令翻译"恰当"三个方面阐述文化移情在中西方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移情(empathy)"是德国美学家费舍尔提出的美学心理机制。移情论是对审美思维运作规律的心理学阐释。广告翻译过程包含译者对原文,受众对目标语的审美。译者的情感投入和对作者和原广告的移情是高质量译文的保障。此外,受众依靠译文来获取信息和理解,因而受众对译文的移情对广告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在广告翻译中,译者要充分利用移情效应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目的,在译文中"再现"原广告的意境美,音韵美,创新美,形式美。人文关怀,使译文符合受众的精神需求;同时,译者要利用文化移情和互文手法实现原广告审美价值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翻译移情说     
将移情说引入翻译学领域,分析探讨移情说翻译的内涵以及移情说在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移情说美学心理学的意义,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并阐述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中读者是译者关注和审视的对象.本文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读者的重要性.译文要被读者认可,译者就应该移情于读者,并且还要根据读者反应,采用适度的移情来保证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分析了语用移情的定义,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作者预期通过研究将语用移情应用于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的翻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地区软环境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能否正确使用公示语将直接影响到该城市、地区甚至是该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将语用移情理论应用到公示语翻译当中,探讨翻译不是单纯的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加深对语用移情的了解,并提高国内公示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作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门面,其英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活动时,翻译工作者应善于语用移情,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转移到英语译文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将在阐述公示语的特点及语用移情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语用移情运用到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以期促进我国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杜甫《春望》的中外诸家译文的分析比较,对原诗中颔联所运用的移情手法的翻译处理加以评说,从而得出结论:在翻译这种情景相融、运用移情手法的古典诗词时。译者也必须具有诗人的知性和境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移情理论出发,对《功夫熊猫3》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这一案例,对移情理论应用于电影字幕分析提供参考,促进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移情能力是翻译能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影响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文化移情的内涵,探讨了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文本作者和汉语读者的两次文化移情过程,提出加强母语文化教育、掌握英汉文化差异、克服民族文化偏见、提高换位思考能力等是提高大学生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全面诠释了其诗词翻译的"三美"论,做到了意美、音美、形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许译《月下独酌》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原诗的信息,再现原诗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移情,发挥想象,达到了与诗人李白的视野融合,才催生出能展现原诗美感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13.
胡妙丹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10-113,124
诗歌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而是跨语言的文学再创作,因此译者的审美移情势必对翻译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译者只有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审美移情才能充分体会原诗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通过翻译与译文读者分享诗歌创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移情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在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形成了象似性的美感流动。译者推己入文,文我合一,将移情审美投射于译文,激发读者的美感享受。这对翻译中象似性移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译文表达如情感丰沛必可赶超原文。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离不开移情。移情手法的运用为译者和原作者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移情,译者能准确把握原作的中心要旨及其表面文字之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译出上乘之作。《红楼梦》诗词的英译很好地体现了移情手法的运用。通过适当的移情,杨译本和霍译本都展现了原著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美学视觉出发,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将诗歌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意象和移情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必要性。指出在翻译同一作品中,意象和移情论对不同译者会产生不同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移情理论是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系,文章通过对西方移情理论的追溯和诗歌中的"移情现象"的分析,来探讨移情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两位译者移情的原因,并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位译者对“红诗”翻译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文化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知识与翻译工作密切相关,应特别注意克服民族偏见,注重文化移情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元宵 《海外英语》2014,(8):180-181
外事翻译的政治性、时事性、文化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它有别于其他翻译。汉语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如古诗词、成语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是外事翻译的难点。通过在外事笔译过程中采取文化移情策略,译者对作者和读者适度移情,从而准确地将这些词语转化成目标语,为读者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