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关》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可以视作鲁迅对道家文化态度的隐喻。鲁迅把道家文化置于中国儒道互补文化的大背景中 ,认为它的精神品格是“无特操”。鲁迅对道家文化的批判 ,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先锋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以来,对“国民性”、“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和批判不绝于耳,鲁迅及其小说、杂文总是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与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相联系。虽然赞者奉为圭臬,疑者不以为然,但谁都必须承认:当文学自觉地担负起“启蒙”的任务,用科学和民主来启封建之蒙时,其中最深刻最坚韧也最执拗的“真的猛士”独鲁迅一人。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在继承了孔孟儒学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也吸纳了道家思想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其学说体现出鲜明的道家色彩。《解蔽》这篇文章就反映了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5.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攻》则是肯定和赞扬墨家的。通过这些作品,鲁迅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弃儒、道而扬墨,以反传统的态度重估了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来,对国民性、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和批判不绝于耳,鲁迅及其小说、杂文总是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与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相联系。虽  相似文献   

7.
对化原质的审视,对国民灵魂的深掘,可以说是鲁迅整个创作中化重构的心理定势。由“未庄”和“鲁镇”两个最典型的人环境所折射出的“未庄化”和“鲁镇化”.反映了鲁迅对传统化蕴含的“内在超越性”的理性把握。在鲁迅的小说世界里,一切可用于再现和表现生活的意象符号都被诠释为“吃人”的化代码。  相似文献   

8.
坛的历史和学的现实显示:世纪之交的中国学要在吐故纳新中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本在对《羊的门》的主题意向的剖析中,认为这种批判应体现在对世俗政治批判,人性批判和化批判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玫瑰门》、《大浴女》体现了铁凝的长篇小说在叙事时空、情节叙述、人物关系、人物心理等方面独特的结构艺术。小说艺术形式的创新, 既凸现出极具鲜明个性的女性作家的特点,又进一步开拓出作品的多重寓意空间,形成多声部的交响。  相似文献   

10.
“自然”之道和虚静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文艺观点,将它们与老庄的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和虚静观相比对探究,可以看出道家对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影响十分巨大,可以鲜明的感受到其中的道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坚持启蒙是鲁迅一贯的立场,然而在不同的时期,鲁迅对启蒙的理解和态度是不同的。如果说“呐喊”时期的鲁迅相信启蒙的作用和力量,那么到了“彷徨”时期,已是对启蒙开始质疑和反思了。这种质疑和反思在《伤逝》中通过第一人称内焦点叙事的模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有良知、具有大无畏气概的文化伟人。他是现代史上彻底地、深刻地、艺术地批判中国国民落后性的第一人,以《阿Q正传》为例,他就写出了国人灵魂中的阴影,这些阴影,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完全清除,成了我们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文化障碍。本文主要论述了《阿Q正传》中鲁迅对国民落后性某些方面的艺术批判以及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准备教《祝福》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直接与文本对话,觉得鲁迅先生写“我”有很深的用意。然而,查看到的很多资料都只是把理解的重心放在祥林嫂这个人物上,要么是忽略了“我”,要么只是说“我”是小说的视角,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见证人,仅此而已。我们都在强调作者意在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叙述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以社会文明批判为主旨的现代小说。如果说五四小说的文化批判是以张扬个性主义、建构自我的现代主体性为目标,文明批判则与之不同,其目的是造就群体和社会意义上的新风尚、新习俗。福泽谕吉认为,文明不能从个人来论定,文明论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从文明论视野来看,《故乡》的乡土叙事有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所具有的启蒙主义叙事的特殊品质。这就是:文化批判作为思想批判关乎个体改造,文明批判作为社会批判关乎社会进步,以改变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为目的,二者具有不同的意旨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6.
从《秋夜》看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深受尼采的影响,从《秋夜》中所蕴含的对奴隶性的鞭挞、对黑暗势力的抨击,对“超人”式英雄主义的宣扬,以及弧独的抗争精神中,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以此来展示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文化批判》作为后期创造社“方向转换”时期的重要刊物,试图确立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为青年人的革命实践提供思想武器。文章从文学传媒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批判》推动“革命文学”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着力从理论与旗帜、出版部与阵地、论战与影响力、读者与互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多方面考察《文化批判》是如何发挥媒介手段的力量,成功推动“革命文学”在中国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末清初儒、道、释融合的大背景下,道家文化对蒲松龄《聊斋志异》形象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蒲松龄从同情弱势群体、反抗黑暗势力的立场出发,把社会底层作为关注对象,借助于鬼狐世界的浪漫想象和寄情意象的叙述方式,在笔下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寄托了崇尚自然天性的“天放”思想,表达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和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