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社会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生活系统有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因而表现出其不同的网络伦理道德特点。当今,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高职大学生已融入网络生活,本文针对其网络道德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已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重要的工具。然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和快乐的同时又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下,如何进行高校道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讨论了社会性道德背景的产生以及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的冲突,并考察了西方伦理学者对此问题的解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保持道德教育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特定的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适度的张力是一种较为明智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这已成为摆在社会和学校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要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力,有关部门必须在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倡导教育网络化,拓宽德育阵地;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既是知识经济时代 ,更是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 ,将是人类社会又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极大便利 ,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性 ,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随着中学生网民人数越来越多 ,对他们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 中学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1)教育观念变化的挑战网络学家曾预言 ,未来的教育将是这样一幅情景 :要学习知识吗 ?请你回家去 ;要玩吗 ?请你到学校去。这为未来教育勾画了一幅全新意义上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教育蓝图。当然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未成年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道德的内涵、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质,调查和分析了当前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最后提出开展中小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困惑与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伴随网络普及而出现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道德观念降低、道德分辨能力弱化、现实人际关系紧张和网络犯罪行为滋生等。为此,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从网络道德主体的自我审视、学校德育的改进与配合、社会力量的监管与引导三方面积极应对,寻求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面对网络社会各种复杂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时,学生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要创新信息时代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身创新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环境熏陶、价值引导、道德情感培养等得力举措培养并提高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选择能力,使之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人"。  相似文献   

9.
建构校园网络道德的实践路径应以道德主体自律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辅之以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方式、丰富网络道德规范内容、提高网络技术监管力度等他律手段。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 ,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 ,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是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 ,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 ,赋予学校生活以伦理性 ,从而降低单纯地要求个人道德完善所带来的心理焦虑。这种团体伦理的视角将为我们道德教育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域。校园伦理从学校本身的道德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两个层面对学校进行伦理的拷问。进行校园伦理的研究 ,旨在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 ,形成立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公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得以形成和确立。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贵阳地区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以遵守社会公德为伦理底线的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德品质,对今天贵阳市开展“三创一办”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对加强和改进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贵阳和文明贵阳。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网络媒体飞速发展,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把握网络媒体的特征,发挥其在现代媒体传播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对网络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进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用于高职教育教学当中,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都产生着影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合格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必然要利用新技术,并且反过来必然会促进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中,许多院校系别利用网络课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开发出一套高效、实用的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提高高职课程管理自动化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分析高职高专主要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同传统的交流语言相比 ,网络语言在语言环境、语言形式和内容方面 ,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造成了人们话语系统的失真 ,导致了人们网络言语行为的失范 ,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 ,如何建构网络时代的话语系统 ,实现网络语言的文明 ,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道德难题 ,它不仅仅关系到每个公民个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文化前途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积极健康的作用,也存在着消极不利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积极占领这块阵地,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者的信息素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才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动力组织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行、智慧与意志力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魅力,这是个体人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文化与人的心灵互动的产物。传统伦理在公民人格建构中的应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公民人格的灵魂——理想、信仰与意义世界的建构。建构公民人格必须回到传统,检视我们自己的生命存在,重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开掘和利用中西方人格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作为当代大学生,既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利弊同在,我们只有除弊兴利,积极应对,才能使高校思想教育更有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8.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凸显的时代,然而,在竞技教育领域却出现了漠视生命的现象,表现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伤害、文化培养忽视、职业道德缺乏、人文关怀漠视和社会保障不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性机遇中,我们需要以生命视野,从体教结合、平等对话、技术逻辑、社会保障和激励机制5个维度关注运动员的个体生命,加强运动训练和个体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民主与自在的沟通,注重运动技术的竞技性与文化性的逻辑发展,构建完善的保障体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竞技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