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迫使高校进行教学改革。陶行知先生的"行以求知,知更行""教学做合一",正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教学改革朴素的道理、常识的回归。"行知论"使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有了理论高度,行,就是实践、运用、情境。"教学做合一"使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有了操作方法。实践"教学做合一",需要问题、任务、项目、课题驱动教学。  相似文献   

2.
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是中国企业由"做大"、"做强"向"做久"迈进的重要工具。企业大学根植企业、服务企业,是企业人才成长的重要渠道,是终身学习、可持续学习等人才发展的载体。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企业大学的发展历程、运营管理和发展趋势,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挖掘企业大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构建职前与职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很早就有"大学"一词,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现代的大学教育与《大学》讲的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今天的大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令我们不得不反思和重新体认"大学之道",希望传统的"大学之道"能启迪我们现代的大学教育,使我们能还原和践行大学教育的本真,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气"与"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两个基本的概念范畴。从词义上和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来分析,"大气"与"大学"、"大学之道"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大学从根本上来说就应该是"大气"的。"大气"是"大学之道"最内在的基本要求,是成就大学的基石。一所好的大学,不仅应有大楼,还要有大师,更要有"大气"。大学应当具有超凡脱俗的"大气节"、志存高远的"大气魄"、兼容并蓄的"大气量"、恢弘广阔的"大气度",才能称得上是"大气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从词义上来讲,大学是立大志向,树大目标,做大学问的地方。所有大学人,不仅仅大学生,更包括大学的教师和大学的领导者,在这个社会组织当中,必须要立大志向,树大目标,做大学问。在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离上述这种本质的要求差距比较远。或者说,现在的大学越来越不太立大的志向,不太有大的目标,不太主张做大的学问,比较浮躁,比较重眼前,比较重功利。如果大学的走向,如此这般地继续下去,那就有可能丧失大学特有的存在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进行人类文明思想及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大学的必然使命和本职宗旨。但大学能否完满地履行这些职责,则取决于大学的品质和素养,以及大学是否具有相应的境界和能力。我国现代大学的曲折历程表明,要让大学像大学,还须进行艰苦的努力。其需要做的主要工作为:必须对现实的教育思想和文化进行革新,使其由"读书做官"转变为"使人成人",由"官办官管"转变为"大学自治、教授治校、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让大学是大学,而不是准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国家的层次上改变对大学本质的认识,让大学回归其教育本位,自然地发挥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分析,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来涤新大学英语教学观。并打破一味追崇高新技术媒体的认识禁锢,总结出了不同教育技术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同用武之地,即不同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佳适用点",为今后英语教学中教育技术媒体的高效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波澜壮阔的反腐在大学兴起,其前提是波澜壮阔的腐败已经在大学兴起.官场上的、商场上的乃至于赌场上的东西,在大学都可看得到,大学丰富起来了.然而,在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的根本方面,它大大地贫乏了.出不了大师,做不了大学问,就来个大腐败和大反腐,这是不是堕落.在世界一流大学,繁荣的是学术,而非在教育部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反腐.中国的大学拥有只能在国家和政府中才应有的"官",便有了与之连在一起的权力,这就是腐败的源头.只有铲除源头,才能从源头上防腐.  相似文献   

9.
大学理念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不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威廉.冯.洪堡提出了教养、科学、自由、寂寞的大学理念,特别是他独树一帜地阐释了寂寞与自由是大学全部外在组织的依据,对欧美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证了大学守持寂寞、享受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大学超越"象牙塔",走出理想国,保持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性。既要坚守"大学的寂寞",又要走出"寂寞的大学",大学要实现"坚守寂寞"与"超越寂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信息高度汇集和流动的场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文化的传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础。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以知识创新和文化引领的职能促进大学人实现个体和社会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文化的信息本质,及大学文化传播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界定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概念内涵,提出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指导原则是"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即大学文化传播要通过大学组织中的全部主体,利用全部必要的媒介工具,针对大学文化的全部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6日—22日,本刊杂志在北京举办了"企业大学周"活动,吸引了中国惠普大学、大联想学院、大庆油田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大唐大学、神华管理学院、长征学院、北斗星通管理学院、时风大学、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培训与发展中心等近百家企业大学前来参会,很多参会嘉宾还做了关于如何建设企业大学的经验分享。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反映  相似文献   

12.
冒荣 《江苏高教》2020,(12):1-9
近年来大学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视角多样化趋势,人们多看到其积极作用,但却并存着负面效应,其原因不能不归咎于这些评价偏重科研的指标体系,即便表面设计上教学分量的权重大于科研分量,隐藏在后面的真实关系却是两者倒置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失衡,导致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的行为倾向,也导致大学中的浮躁、焦虑和急功近利。这种情绪可以说是大学评价"灌输"下导致的"误识",这也反映出大学评价中存在着布尔迪厄所说的施行者与承受者"合谋"的符号暴力。所以能达成这种"合谋",主要在于其中的利益机制、舆论机制和场域机制;而隐匿其后的是对大学资源的支配权力。要减少大学中的符号暴力,需要大学资源配置的公正性,需要探求如何建立更科学、更合理公正而不致让大学产生"误识"的大学评价制度。在这种探求中,由于评价者认识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天花板"效应,必须使大学评价与大学资源配置保持适当的松脱性。  相似文献   

13.
卢艳  程雪连  李明慧 《教书育人》2012,(15):146-147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指明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提出"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评价事关学生的成长和大学的发展.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大学评价可分为大学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其中大学内部评价属于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一种重要权力,即大学评价自主权.当前大学评价存在一种"悖论"现象,即对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强调与大学评价自主权的式微并存、对大学评价的强调与大学内部评价被忽视并存,以致大学评价自主权被弱化、被异化、被外化.解决大学评价的"悖论"问题,亟须回归大学评价的本质,包括寻求大学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一致性,推动和深化大学评价改革,构建大学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展,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大学危机",其归根到底关系大学兴衰存亡的是"大学理念"的危机。综合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理念的论述,从理念本身的哲学视角和与大学理念有关的不同维度两方面出发,归纳国内学者对大学理念的最新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评价,最后对我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追寻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追寻大学之魂"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要面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引发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从时代的高度和理性的视角对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使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这是"追寻大学之魂"的核心和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与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大学之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哈罗德.珀金说,"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人们曾用"象牙塔"来比喻大学,皆因那时的大学摆脱了外界束缚与利益,专注于高深学问的探究;而今人们说,大学成为"社会动力站",皆因今日的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台湾佛教界创办的华梵大学、南华大学、慈济大学、玄奘大学特色的探讨,认为这些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或追求"觉之教育",或注重"人文精神",或提倡"济世助人",或推崇"明德至善",无论在学科建设或办学理念上,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成长     
大学成长是大学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成熟过程和不断扩大的过程,因而具有顺序性、独特性、历史性特征。大学成长中的问题包括"臃肿"、"争执"、"忙乱"、"埋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组织惰性、资源紧张、人才匮乏、制度失范、体制僵硬。促进大学成长,应该注重资源的准备与获得,成长战略的恰当选择,组织能力的建设,组织结构的建构,技术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