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针对媒体最近报道的“电影分级确定,但不允许三级片”一事,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最近并没有对电影分级接受过任何采访。经调查后发现,该报道是将2004年一篇“旧闻”重新包装后“炮制”出来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2.
3.
1999年9月20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法院在开庭审理一篇假新闻引发的两位个体经营者诉汉冢乡政府和《南阳晚报》侵犯名誉权一案中,因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提出撤诉,而匆匆画上句号。 1999年8月17日。《南阳晚报》刊发了一篇标题为《服毒妻子命归来,喜极致谢售假者》的文章。该文章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一件因假得福的故事:8月16日,王某去汉街胡某处购“杀虫霸”两瓶。为防假冒,王一再追问,胡某拍胸脯表示没事,声称有假愿赔偿10倍损失。王中午口家,见妻仍在牌场里打麻将,就气得恶语相加,妻顶了几句。王出拳就打…  相似文献   

4.
有卖点的物质产品能够畅销,有卖点的精神产品可以招徕读者和观众。报纸是特殊商品。有卖点的报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读者市场,扩大报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报纸的卖点是什么呢? 2000年12月21H,陕西省一家早报在“社会新闻”专栏转载南方某报一篇题为《干妈引诱身被破 处男索要赔偿费》的新闻。文中这样写的:“12月14日凌晨起,记者几次接到江西21岁男子李国明(化名)的电话,说自己被45岁的干妈引诱破了身。现在,急于想要拿一笔赔偿费。” 文章接着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1998年1月,房东叫陈…  相似文献   

5.
徐国平  熊芳 《声屏世界》2007,(11):66-67
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何方?广大新闻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对这个问题最深切的感受是来自记者的责任感。这还得从一次遭遇假新闻说起。  相似文献   

6.
假新闻的"多学科"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年在讲新闻职业道德,年年喊反对假新闻,但这假新闻总是顽强得很,冷不丁就冒出一个,且往往弄出很大动静,“流毒甚广”。过去偶尔出个假新闻,总是因为记者核实不够,造成失实,现在呢,竟然眼珠都不带眨一下就敢红口白牙光天化日之下说假话,有了专门的新闻造假生产线、流水线、作坊与“车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看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是条客观规律,任何时候也不例外。而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是:不要因大好形势,放松应有的警惕。比如新闻界,切不要让假新闻形成气候,“坐大”,以致将我们的真新闻实新闻好新闻冲得稀…  相似文献   

7.
现在假新闻不少,有的宣扬伪科学,有的专门揭丑,有的追求轰动效果,有的专揭明星隐私……此外,还有一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有这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 有! 先来看看这一类假新闻的实例吧! 有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家县市报上发表了一篇现场短新闻。文章说,昨日上午,××镇的“个私企业老板纷纷捐款,资助镇中学建新校舍”,且说“你100万,我50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2,(2):53
《新民周刊》2001年第53期载文《2001年假新闻盘点》。文章说,都说媒体是公器。改革开放能有今天的成就,媒体自然功不可没,但是,作为“传播中介”的新闻界面对各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否也该扪心自问:我们做得怎么样?假新闻如此猖獗,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是否难辞其咎? 该刊对2001年假新闻执其要旨,痛加挞伐,旨在肃清流毒,以儆效尤。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阎世铎平患"内讧"? <阎世铎连夜平息"内讧"?> (<华西都市报>5月28日特派记者王浩) 昨天晚上,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飞抵西归浦,现场督战参加世界杯的国足将士们.而阎世铎在这个时候出现也许与一些敏感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破窗理论"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介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他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引申到对犯罪学研究,公众对某种犯罪行为麻木不仁的态度会滋生、助长犯罪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13.
真凶案写成假新闻假 新闻引发真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的阳春持续干旱,一具死 尸浮出水库水面。 一场凶杀案由此拉开帷幕,一篇新闻报道引发的侵犯名誉权案由此而生……一篇新闻引发一起案中案 今年3月,数月的干旱,水位下降。河南省西峡县重阳水库一具男尸浮出水面,手脚被绑,面目全非。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了周密的侦查。 几天的努力,没能查出死者的身份,案件一时陷入僵局。经数村村民辨认,有人认出了死者是近年间在重阳乡张某私人砖厂中打工的“小李”,约35岁,姓名家庭住址不详。 此案一发,流言四起,有人传闻:砖厂业主张某在取土过程中挖出一罐“金元…  相似文献   

14.
"扒新闻"比假新闻更可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程 《青年记者》2006,(17):62-62
在刚刚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杜邦公司中国公共事务经理徐俊先生致辞中的一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在2004年7月到8月,媒体关于杜邦公司的报道有8000多篇,而真正咨询采访过的媒体却不到100家,“众多的报道都是借助别人的报道来加以评论的”。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一轮中职体育教改正在进行中,在教改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职生产生了破窗效应.本文针对这些中职生产生的破窗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对学生的破窗效应进行防治。进而加快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6.
警惕低俗新闻的“破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嵋 《传媒观察》2005,(4):56-57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  相似文献   

17.
杨进亮 《青年记者》2007,13(18):37-37
近年来,假新闻在报刊等媒体上不时出现,影响较大、危害甚广。假新闻的成因也相当复杂,但笔者认为:传者没有把好新闻真实关,是目前假新闻得以破关而出的主要原因。假新闻的出笼与传者把关的缺失当我们分析与追寻虚假新闻的生成背景以及经过的时候,可发现:许多假新闻之所以层层闯关而最终得以面世,固然有一定环境、气氛、制度、体制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与新闻所反映的事物的多样性、事件的复杂性、时间的紧迫性、受众的多层次性等密切相关;但就已被揭发的众多个案来说,主要原因还在于传者本身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10日,无锡日报社向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起诉中国足协侵害该报的名誉权。此案也是中国足协涉嫌侵犯新闻采访权,被新闻媒体起诉的首例,受到国内足球界、新闻界及法律界的极大关注,引发了有关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假新闻”的界定和处罚以及足协的性质、职能与权限、行业之间纠纷处理等问题的广泛讨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20.
《传媒》1999,(2):42
1999年4月21日,在华东地区及安徽省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几家晚报,分别以<沿着渡江战役前辈足迹六百健儿今横渡长江>和<五十年前,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600名健儿今畅游长江>为题的新闻见了报.而这竟是一条假新闻!东非新闻界清理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