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莉清  宋子玉  黄波 《体育科学》2015,(3):59-66,97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曲柄起动角的建议。研究认为,影响起动效果的生物力学因素包括3大类:内力因素、器械因素和环境因素,找到内力因素和器械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有助于提高起动成绩;实验研究表明,曲柄起动角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原地起动60m的成绩具有显著性影响;30°是比较合理的曲柄起动角,在这一起动角上出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起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自行车队短距离项目组男、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自行车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科研方法,以河南自行车队短距离项目组男、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从生物力学角度重新设计改进了自行车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自行车运动员在200 m计时赛中的加速位置、速度分配以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确定最佳比赛方案.方法 以上海自行车队4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摄像机和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场地200 m计时赛进行实时监测,对运动员的加速位置、速度分配、个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测试结果都显示,运动员在进入200 m计时区域之前一段的速度要明显高于达到终点前一段的速度.摄像解析和SRM训练系统推测的200 m计时赛理想成绩均比实际成绩要好,但是两种方法推测的最佳成绩、最佳加速点有微小的差异.结论 (1)自行车运动员在200 m计时赛中加速过早,消耗了体力,会最终影响比赛成绩.(2)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加速方案,可以明显提高200 m计时赛成绩.(3)从确定最佳加速点位置角度考虑,摄像解析结果相对而言较SRM训练系统(Professional版)精确.SRM训练系统可以检测运动过程中的功率变化,反映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实时情况,对指导训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自行车运动员在不同场地的骑行功率、阻力、速度及领骑尾随状态与场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用 5台德国产自行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SRM自行车仪 )收集 ,处理在南京、深圳、昆明、秦皇岛、香港、科罗拉多 (美国 )、卡里 (哥伦比亚 )等多个场地训练和比赛的生物力学数据后 ,按照不同场地和不同骑行状态计算在每个外在条件下运动员人车系统的阻力 ,并对其进行ANOVA分析。主要结论 :场地海拔和表面材质与骑行阻力有显著性关系。不论在什么场地骑行 ,领骑阻力与尾随阻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在领骑时 ,阻力与速度有显著性关系(P<0 .0 1) ,而在尾随时阻力与速度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亚东自行车起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刘亚东在八运会赛前测验的起动过程作了现场定点拍摄,采用国产爱捷录象1解析系统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刘亚东起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于自行车的运动节奏差,死点区减速过快、过多,蹬踏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具体表现为第一脚的蹬踏不够充分,换脚后第二脚的蹬踏不能及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场地自行车不同传动比下大强度骑行过程中功率、频率变化进行测评,分析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在疲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名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别使用50:12和50:13两种传动比进行两次200m俯冲骑行测试,使用SRM自行车专用功率记录仪采集骑行全程的功率和踏蹬频率,分别计算传统疲劳指数、频率指数和净疲劳指数。结果:运动员完成200m俯冲骑行到达终点前30s过程中,功率、频率前7s同时逐渐增加,8-11s功率增加但频率维持原来水平,功率在12-15s左右达到最大,此时频率约为130rpm左右,随后可见频率仍在增加,但功率逐步降低。场地自行车大坡俯冲骑行过程中,传统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净疲劳指数,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来自与是否将频率变化包括在内。结论:净疲劳指数较传统疲劳指数更好地反映了场地自行车骑行中的功率-频率关系,并能描述不同速度下的疲劳程度。运动员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传动比,降低频率来提高200m计时赛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包括争先赛、凯林赛和团体竞速赛。凡是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场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在最佳传动比的前提下,达到并保持最大骑行频率的踏蹬力。场地男子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应采用小负荷快速发力的训练形式,训练手段应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和供能方式等方面与专项运动特征相近。目前,在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关系、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场地自行车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内容、负荷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论:1)训练起步较晚,缺乏长时间系统有效培养,而运动成绩却提高较快;2)心理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3)训练负荷偏高,出现训练负荷的成人化现象;4)体能训练方法较丰富,技、战术与心理方面的训练方法较传统、陈旧、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
场地自行车在直弯道之间的速度波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用5台德国产自行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SRM自行车仪),收集、处理在南京、深圳、昆明等场地自行车训练和比赛的生物力学数据,按照不同场地,不同骑行速度计算人车系统在进出直弯道时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速度波动与场地半径有显著性关系。当自行车从直道进入弯道时速度增加,而自行车从弯道进入直道时速度减小。250m场地上的速度波动比333.3m场地更大。速度波动与运动员骑行速度没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研究、文献调查等方法对竞技游泳2种主要的出发技术进行研究。对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决赛运动员224人次的出发技术的分布比例进行了统计,对出发反应时(start reaction,SR)、出发15 m时间(start efficiency,SE)、800 m以下项目的成绩(Score,SC)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出发技术的研究文献数据。研究表明,蹲踞式出发技术(track start,TS)从10余年前不到40%的采用率增长到了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的98%。蹲踞式出发技术在SR和SE上均比抓台式(grab start,GS)有优势。研究认为,抓台式技术将成为历史,所有运动员应掌握带有助推器的新型出发台的蹲踞式出发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肌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神经肌肉协调角度研究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动作技术特征,本文结合场地4km专项特点,研究10名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在500w负荷下以100rpm、120rpm、130rpm、140rpm四种频率稳态骑行时下肢7块肌肉的EMG信号及四组单、双关节拮抗肌协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更高踏蹬频率下RF活动显著提前至上提末段,TDC处平滑过渡另有机制。VL和GAS活动区域显著增大。TA突出表现为双峰模式,前峰在协调GAS传递能量和防止VM功能加强引起的膝关节过伸方面起重要作用。更高频率下RF与GM间拮抗机制表现为相反改变,BF/VL始终保持正相关,有助于下踏阶段膝-髋间的净能量传递。VL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保证了近端环节至曲柄的高效传递,TA与GAS间显著负相关侧面证实TA双峰的重要意义。研究提示,专项频率(130-140rpm)下踏蹬动作有其特征的肌肉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14.
2种不同起跑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测力台与肌电同步的方法对 4名一级短跑运动员的蹲踞式与站立式起跑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 :蹲踞式起跑中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时水平支撑反作用力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的肌肉活动顺序即肌肉用力顺序各不相同 ;蹲踞式起跑和站立式起跑中肌肉的肌电活动时间和幅度 ,即肌肉用力程度各不相同 ,在蹲踞式起跑中右股直肌用力程度最大 ,而站立式起跑中右腓肠肌用力最大 ;股直肌和腓肠肌是这 2种起跑姿势的主要用力肌群  相似文献   

15.
不同齿轮比训练时自行车运动员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利用sEMG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肌组织进行监测与机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8名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2/15、52/12与52/15齿轮比练习台骑行测试,采用芬兰Muscle Tester ME3000P8肌电图仪与MegaWin软件系统记录分析运动时的sEMG值。结果表明:同侧同部位肌组织不同齿轮比练习时IEMG/s值不同,除小腿三头肌(P<0.05)外,各部位IEMG/s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同训练条件下同部位肌组织左右腿IEMG/s个体差异明显,提示sEMG能够直观反映动力性运动中肌肉的收缩活动,不同齿轮比骑行对下肢不同部位骨骼肌刺激不同。建议:训练监控中,sEMG适合应用于运动员个体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周完成7节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TIET)课,每节课包括4组内容为次数不同的“120 r/min稳定踏频骑20 s +60 r/min放松恢复骑10 s”训练。郭×单节课总骑行次数逐步减少、总传动距离逐步增加,而顾×常规训练课总次数不变。采集训练课中的骑行功率、做功、心率及每组骑行后的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郭×单节课总做功从第1节课的266.8 kJ逐渐降低至第7节课的201.0 kJ,但单节课的平均功率出现逐课次增加的变化趋势。郭×仅第2节课的平均心率较第1节课下降6.1%,接下来5节课明显回升;郭×第6和第7节课后的血乳酸清除量(ΔBLa)分别显著升高至1.05 mmol/L和1.3 mmol/L。结论:在场地自行车赛前阶段完成的7节功率车Tabata训练课中,通过减少训练课骑行次数、增大阻力档位,可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量以促进体能恢复,完成“减量增强度”的赛前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17.
短跑起跑阶段需要对外部信号集中注意并快速反应,以产生最佳运动表现。因此,本研究假设:狭窄外部注意焦点导向会对短跑选手的起跑表现产生有益影响。研究基于短跑起跑的三个动力学阶段(实际反应时阶段,蹬起跑器反应动作时阶段和加速跑阶段),测试新手和精英短跑选手在一段10M的短跑起跑中,在3种注意焦点导向条件下(狭窄外部注意导向、狭窄内部注意导向、中性指导语)的起跑表现。研究结果显示:在狭窄外部注意导向条件中,实际反应时、反应动作时和起跑加速时均显著短于狭窄内部注意焦点导向条件中的时间。研究结果证实:(1)根据信号而启动的短距离快速移动项目中,狭窄外部注意焦点导向会产生有益影响。(2)不同的注意焦点导向会影响动作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核心力量在短道速滑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例关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随着蹬冰技术的发展,对核心力量训练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有效的结合,满足专项体能与技术的要求,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辅助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洪  于仙贵  程燕 《体育科学》1998,18(4):53-56
为改进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出发技术,采用观测和实验方法,通过拍摄运动员陆上和水下出发技术录像以及出发计时,对出发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不同泳姿提出相应的入水启动方式,并研制出发训练辅助器材,对出发预备姿势、腾起角度以及飞行远度和入水角进行控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出发技术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