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是否已经过时了?它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的同志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近来,有些同志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物资和文化生活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应归咎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持否定态度。这些同志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此外,对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系不甚清楚。本文仅拟就后者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消费品生产的发展要依靠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发展,也要依靠消费品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靠个人消费的增长。所以,为要全面地理解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必然性,而且还必须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也要依赖于个人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生产对个人消费的这种依赖性不是直接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4.
《经济问题探索》一九八一年第5期发表了祁晓东同志《关于第1部类优先增长的规律及其实践意义》一文,该文考察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的扩大再生产第一例公式(B),认为马克思从中得出了“关于第Ⅰ部类优先增长的规律”,其根据是该图式第二年终末第Ⅰ部类比第Ⅱ部类增长得快些。能否这样理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价值规律王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价值规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调节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然而我们以往在研究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时,常常忽略价值规律的作用。再生产理论在考察社会产品实现问题时...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不是客观经济规律?它适应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这里,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这个历史阶段所必然出现的规律。 否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客观规律的同志认为:“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得不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列宁用  相似文献   

7.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再生产理论根本不同的崭新的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虽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但是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多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固然在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这和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学习、认识、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马克思与列宁关于社会再生产公式的内在差异及其原因。同时,从实践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集中地论述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非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自然地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的教训之一,是片面地理解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了消费资料生产所能提供的可能性,造成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因而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未能很好地实现。很明显,这是由于我们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的运用没有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联系起来所造成的。以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还是技术进步某一阶段上的经济规律?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不管是持肯定观点还是持否定观点的同志,大都是从“产品应按什么比例补偿过去劳动(即不变资本)和支付活劳动”的角度来探索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而忽视了对马克思、列宁特别强调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物质技术条件——技术进步这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因素的研究。本文拟从技术进步质量变化不同阶段,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来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指出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有六个实现条件.概括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指出宏观经济分析要综合考虑两种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科学再到实践,有着诸多的理论论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以马克思和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最为典型,最具说服力。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文章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分析,并进一步对二者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比较,从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的内容以及理论的贡献和价值三方面入手探讨其差异,以促使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发展,进一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3.
新卡莱茨基模型继承了马克思、凯恩斯和卡莱茨基等人的思想,认为投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动态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投资决策函数不同形式的讨论,该理论构建了工资拉动型和利润拉动型的经济增长体制分析框架,成为当前西方异端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范式,在经验研究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出发,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卡莱茨基增长体制模型存在的理论缺陷:(1)"斯密教条"的思想遗留;(2)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对收入分配的制约;(3)技术进步与经济新长波的形成.我们认为新卡莱茨基模型片面强调经济中需求侧的因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供给侧的作用,使其在解释长期增长上遭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即使通过一些经验结论将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关联起来,也缺乏准确刻画经济长期变化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我们需要从理论的高度正确地辨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政策上坚持采用以供给侧为主、需求侧为辅的政策组合,双向发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受魁奈的启发,试图用经济表的形式来构建自己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在马克思绘制的四个经济表中,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得到了简洁明晰的阐释,形成了几近完美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处理,本文认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们处理问题仍然有现实意义、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提出必须妥善处理的几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它仍是我们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矛盾必然进一步发展的锐利武器。同时,由于它也揭示了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因而只要去掉它的资本主义外衣,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都证明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正确性。当前,我国调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异同之处。这里旨在分析马克思和列宁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内容,把握其理论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阐述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是阐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就是必须达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平衡,因而可以说实现社会总生产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就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关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再生产的研究,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始的.虽然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由于科学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使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不断发生变革,从而引起新技术的衰老期缩短;大量的产品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代替过时的机器设备,使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每更新一次,都使生产技术水平比以前有新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条件下,固定资产更新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本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20%至30%依靠技术进步,而到了七十年代,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70%左右来自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因此,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十分重视通过固定资产更新来提高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