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04,26(6):172-174
1科学发展观: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和目标追求,但以什么样的观念来实现发展,则是世界各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5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这"五个统筹"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是一个尤其值得重视的方面.因为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以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持.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着全国上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拓展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提到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时特别强调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重要性,这是对我们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界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3.
论循环经济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面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等问题的严重困扰,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萝北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郊区城镇和村庄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如何把郊区每一个村镇都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亮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1.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快速发展中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使资源消耗减量,使污染物的排放减量,同时做到再利用、再循环。  相似文献   

6.
张喆 《科教文汇》2008,(32):237-237
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忘记了二者的同一性前提,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畸形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马克思主义运用同一性与斗争性理论将人与自然协调起来,用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慧梅 《科协论坛》2004,19(12):8-11
科学发展观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按着这一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未来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将出现巨大变化。农民历来是我国各阶层中最庞大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引入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成熟。温家宝总理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在物质文化层面,就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精神文化层面,要关注个体身心的和谐,促进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制度文化层面,要坚持以民为本,创造和谐的政治文明。只有在文化的三个层面三管齐下,才能推动社会整体性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毛伟明  代纪东 《科教文汇》2010,(13):189-190
在当前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在物质文化层面,就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精神文化层面,要关注个体身心的和谐,促进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制度文化层面,要坚持以民为本,创造和谐的政治文明。只有在文化的三个层面三管齐下,才能推动社会整体性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