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凌飞飞 《教育评论》2012,(1):129-131
石鼓书院于宋朝力倡程朱理学,于明朝高扬王湛心学,这表明湖南书院首开湖湘文化传道济民之新风,也印证了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历史盛况和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内涵异于考据学中的“实事求是”,是经世致用的方法论。“实事求是,不敢不勉”是湘籍士人的座右铭。城南书院在经世致用方面的教学改革领全国之先。城南书院改制为现代师范学校后,其优良教育传统“实事求是”被确定为学校教养学生要旨。毛泽东求学、工作于湖南第一师范8年,深得该校教养学生要旨堂奥,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把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传统改造成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命题,成为了世界最大政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教育机构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两种类型。大学书院制的兴起,受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因素推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大学书院制融会中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书院制与学院制互补,适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构建立德树人保障机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阵地、文化传承平台,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教育基础,并得以成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湖湘文化形成以后,两者互生共长,呈现出双赢的历史格局.历经千年互动,历经千年沉淀,石鼓书院与湖湘文化表现出诸多共通的精神特质,如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传道济民的入世情怀,自由民主、融会贯通的人文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5.
严如熤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名垂千古,与其求学于湖湘文化的中心长沙岳麓书院密切相关。严如熤在岳麓书院的最大收获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同与提倡。严如熤离开岳麓书院之后,不论是于明山书院从事讲席之职,还是作为地方行政长管对敷文、汉中书院的教学或管理,都深受岳麓书院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是湖南古代书院学术研究的精神实质。湖南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育了一系列学术研究精神。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著书立说,刊印发行;自由讲会、门户开放;师生互相砥砺,关系融洽;博学多思,存疑多问;经世致用,力行践履等,都是湖南古代书院的学术研究特征。这些特征启示当代湖南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明确教学与科研之问的关系,科学定位教学与科研,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学术带头人建设,塑造大学名师;打破学术壁垒,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灵活设置课程,大胆创新,加强学科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8.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种文化机构,集藏书、校书、读书、治学于一体,对传播思想、繁荣文化、培育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晋商家族书院在融入人文精神、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将教育思想与书院环境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晋商家族书院的环境营造;并对今后晋商家族书院文化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办学方式灵活多变,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著名书院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完备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学规学约,曾先后荟萃了程颢、程颐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儒学、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机构一般都被称之为书院,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园林的出现是书院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拥有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本文主要对扶沟西云书院和竹山书院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两所书院的构造环境和发展进程进行进一步的考证,研究其艺术特征。分析该书院园林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并且对创始人的思想以及两个书院对后代的影响进行讨论,从而更好的传播传统书院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1.
长沙思贤讲舍、船山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是同一地址上前后相续的三个不同性质的化教育机构。它们之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的要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和相似之处,反映了湖湘学派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共同特点,也反映出传统书院教育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湖南剧作家群受到湖湘文化的潜在影响,其剧作中的人物形象的执拗性格和地方风土人情韵味,与剧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幼时体验密切相连。楚文化中绚丽奇幻的想象,在现代湖南剧作家心灵深处的复活,一方面使现代湖南剧作家的创作充满着奇幻的想象和怪异的戏剧意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这些奇幻怪异的意象,更多地倾向于阴森怪异、反叛叛逆的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3.
杨毓麟在1902年发表的《新湖南》一文中,精辟总结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近代转型及其思想精髓,在20世纪初最先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号角,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民主共和新制度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不愧是实现湖湘文化近代转型的革命吹鼓手.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对20世纪湖南作家人生行为走向的规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湘文化在湖南社会,尤其是在湖南士人中产生了一种"心理定势",蓄积成了一种足以俯凌后世的巨大的心理势能,这种心理势能对20世纪湖南作家人生行为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在:20世纪湖南作家们几乎都把政治置于他们人生价值的首要位置;他们在追求政治价值体现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书院改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肇始于百日维新,完成于清末新政。湘西地区虽地处偏远,但在当地开明官绅的引领下,书院改制迅速推进,在数年内便完成由书院到学堂的转变。此举传播了西学和新式思想。书院改制开启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化转变的历程,它不仅构建了湘西近代学校的基本框架与体制,还创新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加速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从湖湘文化着手,探讨湖南期刊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阐述了期刊特色化的重要性,指出要密切关注期刊的区域性特点,要在期刊定位、栏目设置、编辑群体结构和宣传力度上加大对期刊湖湘文化的浸染,从而打造出一批属于湖南的真正高水平的期刊。  相似文献   

17.
刘明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104-106,125
在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湖南现代女性作家中,丁玲、白薇、谢冰莹是很具代表性的三位.在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濡染下,丁玲、白薇、谢冰莹等湖南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中缠结着浓重的政治情结.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其创作,都深深刻上了政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湖南花鼓戏孕育于湖湘民俗文化的土壤。从其产生的渊源、戏文内容以及语言特点可以窥见湖湘民俗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谢发平先生的《湖湘文化十九讲》不仅是一本“讲”湖湘文化的书,也是一部宣扬湖湘文化,彰显湖南人精神的力作。该书在“回望”之中,展现出宏大的视野,将对历史的穿透力与对现实的敏锐感知有机结合起来,在品评历史人物和地方风物的基础上,为湖南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奉献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