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月12日。三年前的今天.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获悉消息后,全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救援行动.回想一下.当时你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告诉于老师,通过预习,你又交了哪些新朋友——认识哪几个生字了?  相似文献   

3.
A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隋,受到感染启发。 3.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妻子、镢头、栽种、姹紫嫣红等。3.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来信内涵,初步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4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及人间大爱。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7.
【教材解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高尔基的儿子来小岛探望父亲期间,为父亲栽下花草。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高尔基睹花思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鼓励儿子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因为给永远比拿令人愉快。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统领全文,余下的部分由种花、赏花、读信三个美好的画面组成。种花,刻画了儿子可爱的形象;赏花,反映了高尔基高兴的心情;读信,更能让人体会到高尔基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8.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9.
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黄鹤楼送别》!师:(高兴地)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教学而言,很多人以品词析句、涵泳文字为目标,并将抓好文字的积累和落实作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堂最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生生和文本的智慧交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的心灵沟通,而这一切都需要思维的绽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思维进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根据《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苏教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语言质朴、语意深刻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爱.课文讲述了栽花和写信两件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高尔基在儿子的心田栽下给予、奉献的思想之花,儿子受益无穷,体现了一代文豪育人先育心的高洁情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第七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7.
一、激趣导入 ,拟订目标师 :同学们 ,通过昨天的阅读 ,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刘伯承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生2:我知道了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师 :今天的学习会让你对刘伯承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来关注一段他年轻时代的经历。(教师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内容 :主要介绍刘伯承青年时代的经历 ,特别是他被称为“军神”的一段往事。)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憾人心的故事。如果你愿意 ,请举起你的手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一起写下课题。师 :在上节课的阅读中 ,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  相似文献   

18.
19.
董学勤 《广西教育》2013,(37):46-47
【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是一则——生(齐):寓言。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生l:《狐假虎威》。生2:《自相矛盾》。生3:《亡羊补牢》。生4:《守株待兔》。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背景,创设气氛。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2.观看借箭经过影像,初步感知。评: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古典文学语言的熏陶,恢宏的背景、生动的影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空间。二、紧扣主题,探究性学习1.初读,学生质疑。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生:神机妙算。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