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婚姻法只将受胁迫这一种情形纳入到可撤销婚姻制度范围内。可是,随着多元文化发展,多元价值的产生,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也从边缘地带慢慢走出来,由此带来的"同妻"等问题也越发成为社会焦点。在离婚方式不足以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很多同妻希望能通过将欺诈事由列入可撤销婚姻来维护自己权益。本文基于此背景,主要讨论了将欺诈列入可撤销婚姻制度的必要性和关于欺诈的认定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是导致合同可撤销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学界对此类合同的效力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合同欺诈的要件认定及个中的细节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首先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认定合同欺诈的一个独立要件是否适当这一问题入手,结合作为民事反欺诈制度一部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统一了欺诈的内涵,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最后详细论述了沉默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欺诈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阐述了确定合同解除法定事由的原则,进而对合同法定解除的事由作了简单的探讨。对预期违约与根本违约作为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作了详尽的论述。对我国《合同法》中有关合同解除事由的立法规定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均将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规定 为可撤销,其行使方式德国不规定为权利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其它国家则须经法院判决;当欺诈与错误竞合,导致双方根本未达成协议时,其铲力为绝对无效。这些对于我国统一合同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则上,合同成立即应发生一定的形式拘束力,除非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阻却事由。对合同形式拘束力的限制包括外在限制和内在限制。通常情况下,合同产生形式拘束力的同时也产生实质拘束力.除非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延缓事由。合同实质拘束力延缓的情况包括法律规定须批准或登记的合同及附生效条件、生效期限的合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时比介绍新旧《合同法》中对无效合同的规定,分析了新《合同法》完善无效合同分类及增加了效力待定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规定,进而对修订绝时无效合同的内容,无效合同的财产法律后果做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在不同立法例中有共识,亦有分歧。本在比较借鉴两大法系的立法、判例及国际公约的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家(法律)去干预当事人之间已经成立的合同,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国家利益或国家某些领域的秩序;二是该类合同危害到合同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将具有以上两种情形的合同归为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可变更合同和效力待定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以上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妻要求将同妻情形以欺诈为由纳入到可撤销婚姻制度内,以更好地保护其权益。而目前,我国的可撤销婚姻只包含胁迫一种情形。学界与实务界对此问题亦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即在这样的背景下,论述将欺诈纳入到可撤销婚姻制度内的合理性,以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1.
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正确界定“合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同时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相区别,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因仅假设非完全行为中只存在单一瑕疵效力事由,所以通常所谓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效力类型的划分具有局限性,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行为却可能发生多重效力事由共存的情况,本文对此时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了探讨,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总则中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善意相对人撤销权、可撤销合同当事人撤销权和债权人撤销权。本文对这三种撤销权的产生、性质、行使、法律效力、消灭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16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欺诈例外条款仍存在对欺诈认定标准的模糊界定、当事人排除适用该条款的规定不清及没有明确规定反担保的适用等问题。国外欺诈例外认定标准从主客观分类到以单据原因分类,限制基础合同对欺诈例外的无限影响,将第三人欺诈例外和受益人主观形态综合考量,我国《规定》第十二条在具体内容细化上可以对此进行借鉴。我国应当坚持修正受益人欺诈的理论,并遵从欺诈例外的法理内涵,认可当事人对排除欺诈例外的有限适用,并将欺诈例外的规定准用于反  相似文献   

15.
将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列应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创举,国外法一般并无可变更的说法,这体现了我国法处理该类问题的灵活性。讨论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内涵、法律意义和范围的基础上,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4条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以期明晰法条意义,认知法条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合同欺诈行为是严重破坏社会正常交易和损害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行为 ,存在着诸多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笔者试图通过对合同欺诈行为在法律规定中的分析 ,揭示出识别、防范、制裁以及最终消除合同欺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列应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创举,国外法一般并无可变更的说法,这体现了我国法处理该类问题的灵活性.讨论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内涵、法律意义和范围的基础上,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第54条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以期明晰法条意义,认知法条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8.
试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贾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7条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欺诈,是一种故意违法行为,罗马法学家拉贝奥给欺诈下的定义是“一切为蒙蔽、欺骗、欺诈他人而采用的计谋、骗局和手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9.
试论代位权诉讼的条件、阻却事由和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之一,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了债权人的代位权,这是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新手段。但是,并非每个具体的合同上都有代位权的存在,提起代位权诉讼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如遇阻却事由,则债权人将无权提起代位权诉讼。代位权诉讼还将对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产生不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并设抗辩事由;"可撤销婚"的法律后果自撤销时起无效;法院应为宣告婚姻无效的惟一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