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政府尽管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纲领以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益,然而从政策纲领实行的实际效果来看,收效不佳.如果从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方面找原因的话,"法律规避"应该是原因之一;而当前相应的对策就是要倡导"送法下乡".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与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在各指标上均低于城市儿童,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师生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师生支持性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学习自信心显著正向预测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学习兴趣可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查与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在各指标上均低于城市儿童,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资源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师生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师生支持性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学习自信心显著正向预测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内、外化问题行为;学习兴趣可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乾  于丹 《教育与经济》2020,36(3):29-38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和2016年的数据,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时期流动经历对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并考察了流动距离和流动后户口迁移情况对不同出生户籍儿童的作用。结果显示,儿童时期流动经历对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细化流动距离后发现,区县内流动对农业和非农户籍儿童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而省内跨区县流动提高了农业和非农户籍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儿童时期流动后获得流入地户口显著提高了农业户籍青年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对非农户籍样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借鉴国外经验思考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意义重大。美国近10多年来针对跨区务工人员的子女、无家可归儿童、移民家庭孩子、军人家庭孩子四种流动儿童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一定措施保障他们受教育。这些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这些经验与启示,本文认为,我国在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分析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加强法规建设,提高工作的严肃性;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工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是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他们在城市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营养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受影响;居住环境条件差,卫生和健康状况很难保证;公立学校受歧视,难以与城市儿童平等相处;私立学校条件差,全面发展受限制;父母忙赚钱,与孩子交往少;黑色网吧诱惑大,学生沉迷其中;屡受不良少年欺诲,身心受到伤害等.对流动儿童进行积极健康的身心关怀和引导,比对他们实施单纯的文化课教育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应关注和改善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状:解开户籍制度的枷锁;政策和教育基金向民工小学倾斜;学校定期为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免费培训;媒体呼吁和谐共处,让流动儿童免受歧视;加大学校周边环境严管力度,倡导健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多个利益关系"交叉点"和多个矛盾的综合反映,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农民工自身的因素,还有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共同努力,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态度,还要在制度建设、办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以保证流动儿童基本的受教育权利,满足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纳单独流动儿童选择单独流动的原因和他们的教育状况已经引起加纳政府的关注,本文致力于加纳单独流动儿童教育机会的研究,并结合加纳国情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单独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经济动力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大规模的务工人口流动,并直接产生了一大批流动儿童.从我国留守成长教育的现状出发,深刻分析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成为流动儿童成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频繁流动,特别是儿童、教师和学校多重流动所造成的不稳定状况,与教育所需要的持续稳定性和教育资源分配的计划性相矛盾,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和流入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要保护流动儿童的平等入学权、平等在学权和平等升学权,相关制度建构应借鉴当代教育平等理论,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就近入学,增加教学评价主体,改进学生评价标准,逐步取消升学限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进城务工农民为流动的主体。由于各项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上还存在诸多的障碍,这是目前教育问题的一个焦点。解决好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普及提高以及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因此需要全社会充分关注以及各部门统一协调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论是从客观方面的现实性来看,还是从主观方面的应然性来看,政府都应承担首要责任。在2001年之后,我国逐步确立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政策,这一规定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在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强制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当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政策的执行状况、实施效果进行广泛深入的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责任规定的政策网络体系,并确立必要的、具体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国家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免费实施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它具有教育公平的特点。然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方面凸显教育公平的欠缺,这主要归因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缺陷等。对此,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证北京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是维护北京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北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问题,已日渐成为北京稳定发展的隐患。从根本上实现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在现代城市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些农民工子弟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和激励。因此,对他们实行赏识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重要的基本权利,但我国现阶段却因户籍制度、相关保障性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匀、打工子弟学校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有关各方都应认真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结构、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整相对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的滞后及流动人口家庭背景的不同,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内应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收费管理等,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从长远来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是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紧密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基于公民身份缺失的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于人口流动出现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成为一个"问题"。基于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农民工的身份一直处在"公民——农民工——市民"的相互角力与焦虑之中。农民工身份的建构过程本身是一种权益受损的过程,它首先忽视了农民工作为公民的平等权利,同时在实际权益分配过程中,还有受到地方利益控制下的"市民"身份的阻碍。因此,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求解需要公民身份制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0.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应该是制度性教育、多元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电大系统正在开展的开发教育试点,是进城务工人员教育的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