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文化是当前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中国,消费文化从1994年开始被介绍进来,以后每年与消费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逐年上升。仅2008年一年,有关消费文化的文献就达到1700份,可见其的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消费文化呢?  相似文献   

2.
芯源 《中外文化交流》2012,(10):12-17,98
在中国,当你遇到一个朋友时,“您吃饭了没有?”的问候常常比传统的“你好”要亲切、热情得多。对方的味蕾感到兴奋,就会立刻被吸引到对话中来,因为无论对话发生在什么时间,他们都身处于两餐之间,他们也许刚刚离席,又或者在想着下一顿饭。当对方的食欲得到刺激,对话转向任何主题,都变得自然而然,无论是否有美食相伴。  相似文献   

3.
敬忠 《世界文化》2010,(12):I0003-I0003
<正>王荆公(安石)游褒禅山而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自宋以来,中国文人以水墨丹青写意天地万物,异彩纷呈,蔚为大观,足见"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相似文献   

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成功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盛宴。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73080000人次参观,使上海世博会成为有史以来文化呈现最为多元、参与程度最为广泛的一次国际盛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安梧 《中国文化》2004,(21):24-34
一 任何“抽象性的概念”皆来自具体的“经验性的觉知”。主持人,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安,(掌声)很高兴与各位年青朋友见面。今天要与诸君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类型学上的大问题。这里所谓东西文化,主要仍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当然,就东方文化而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还是有区别。下过我们今天是就大的类型来说,怎麽说?从何处说?就从“筷子”和“叉子”说。  相似文献   

6.
“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自己以往文化使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确实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深厚积淀,终于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作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并于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中国精神"的?常朝晖:我理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国精神"作为核心形成的中国文化脉络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相对稳定,从夏、商、周的古代文明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精神"的本质几乎始终如一,但其内容却在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条大河,汇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座高山,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资源。敦煌文书中存有唐代王冷然的诗,吟咏道: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相似文献   

9.
能够成爲2006年“克盧格獎”的共同得主,敝人深覺榮幸,也十分感激。然而在深思之後我才明白,今天我得獎的主要理由,是要透過我彰顯中國文化傳統和作爲一門學科的中國思想史;前者係我終身學術追求的一個學科,後者係我選擇專精的領域。  相似文献   

10.
记者:"中国精神",素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紧密相联,作为优秀的中国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这个概念的?裴开元:作为中国画家,当从中国画的范畴谈"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我理解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于中国画的领域,便是文人画的精神。当然,先有文人而后有文  相似文献   

11.
林夏 《寻根》2008,(5):94-95
曾读过《寻根》上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的大作:《勺子·叉子·筷子》,虽然时隔多年,但印象颇深。文章研究中国古代的进食方式,说的是勺子和筷子。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汉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使得双方的文化在交流中屡有碰撞、误解与冲突。对此,德国汉学家施寒微从西方学者的角度,针对国外汉学家“研究中无法完全消除偏见和抑制某些特殊目的”,提出以详细分析异同的方法分析中国,在充分理解不同价值体系后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国学专家刘东则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欣然接受汉学作品的颠覆性并时刻警惕这种异质性。新加坡学者黄靖从第三方的立场,批判西方学者以西方价值理念和政治偏见看待中国导致的不理解,同时提出汉学需要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无论创新研究方法,还是兼收并蓄的思路,抑或汉学的自我革新,对于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均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希腊神话以"战争"为特色,而中国神话则以"治水"为特色的原由.指出:航海、商业文化土壤必然成为孕育战争、洪水神话的温床;中国文化土壤"重农"的成分规定了典型神话只能是与农业相关的治水神话.由于中国神话的典型形态是治水神话而不是战争神话,所以"战争神话稀少"并不意味着"中国神话贫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吴存存 《中国文化》2008,(2):98-111
二十世纪大概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最不堪回首的一个世纪。我们的文化体系在此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几乎还从来没有受到如此强烈的来自知识分子内部的怀疑和否定。1911年,当大清帝国最终被推翻,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帝制也终于走到了末路的时候,人们或忧虑或兴奋地蒙眬意识到,这远不仅是政治制度的更替,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全面崩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我国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越来越繁荣。在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新形势下,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契约精神亦逐步被国人所认同,并在经济交往中活学活用。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再加上对外开放时间过短的关系,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契约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