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始终认为,艺术家是土地的儿子。一个人自诞生之日便无法改变其出身的印记: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艺术家,是不会也不能割舍民族传统精神血脉的。在东西方化艺术互补互渗的交汇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家庭、学校、社区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逐渐出现疏离状态。积极引导各场域主体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各文化传承场域的融合将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更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唐三彩”是以南北朝至隋的黄、绿、褐三色釉陶和建筑琉璃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唐三彩”形成于初唐,盛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距今已1000多年。  相似文献   

4.
郑熊 《华夏文化》2009,(2):62-64,33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张岂之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今年黄帝陵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清明·民族感恩”,是与目前的现实相关联的,认为“只有从民族的先辈们和民族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先辈们抱着感恩的情怀,且使之转化成对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礼赞,才能够实现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以民为镜”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李春龙 《华夏文化》2012,(2):63-65,1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传承黄帝文化精神,激扬文化兴国正声——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价值、中华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形成过程、黄帝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开拓、文化认同与创新、文化自觉与大学文化育人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艺术论坛基金会”享有国际盛名。该基金会创立的最初目的,是对外传播乌兹别克民族文化。目前,基金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外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活动。基金会实施的项目具全国性意义,并逐步创立新的机构和组织,其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对策。一、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彝族的先民就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为缔造这个伟大国家做着贡献。这一贡献的突出表现,就是彝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绝妙陶瓷动四方——陶瓷于文化传承及文化交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器出现于史前人类,瓷器源于陶器却精于陶器。史料证实,瓷器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文化,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陶瓷作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历史见证,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夏 《寻根》2009,(1):108-109
《收藏大家》是郑重先生的新作,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神道”,是日本国的原发宗教,系其宗教的核心,与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并存共进。神道,既是日本统治者的工具,又是日本民族的生活信仰,日本人的宗教观、生死观、“耻文化”和集团意识均由神道得以体现。 神道起源 日本国气候温润,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以自身的特点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民族自身理论独立与自信,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找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支柱,并在文化自信中确证自身的主体地位,是当下的文化工作者应当竭力思索的。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仍旧存在不少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因此,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已经走进了历史的1999年,自盛夏始,中国画坛上便展开了有关吴冠中先生艺术创作的系列活动。首先,由中国文化部主办,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中国美术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中国文化报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暨吴冠中艺术展”的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瓷器自宋代开始大量行销海外,至明清风行世界各洲,成为中国杰出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景德镇——地处内地丘陵地带,它面对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历史上并无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可言。那么,景德镇如何突破障碍,实现其瓷文化的地域性跨越,成功创造国际文化交流奇迹的呢,这的确令人惊异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者较少注意到的土客对立的文化根源及其突出表现形式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客家先民的“文化优越感”及严酷的土客对立客观环境,使得客家人实际上偏离了文化大融合的主流,选择了崇尚武化的道路,由此造成此后客家人社会落后于汉民族的主体文化进程,也使得他们在土客矛盾时多采取械斗的方式。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土客对立逐渐消解,客家人向汉民族主体文化回归,这种回归在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雕塑群,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铭刻重大民族灾难的文化符号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的呐喊”、“胜利之墙”4个主题组成,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设计。悲怆的记忆是对民族苦难的追忆和铭记,也是对“和平”的追寻与诠释,我们也许不该无端地在苦难中沉溺而遮掩面向和平未来的勇气,但历史的沉重感让我们有理由为民族的巨大灾难进行理性的历史定格,让那惨绝人寰的苦难摇曳在清亮的晨曦之中,在记忆中锻打坚强,在冷静中把历史和责任放在肩上……大概这就是这些纪念雕塑的艺术震撼,精神内涵和坚强的信念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凭借能源工业形成硬实力的地区经济,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创新优势?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归根结蒂是提升文化创意产  相似文献   

18.
马朋君 《大理文化》2013,(1):102-103
壬辰夏至,久旱甘霖,窗外迎来一场久违的好雨。我在窗前拜读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国才女士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及服饰》深得感触和启发。《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和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及服饰》是杨国才所著的一本关于少数民族女性知识和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书籍。初看此书署名自以为杨国才是先生之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