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一直是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并阐释了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课堂师生人际互动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亚斯伯格儿童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其核心症状是社会互动障碍。符号互动论是20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研究微观层面事物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符号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具有突出价值,对于个人社会化、人际关系等微观社会过程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从它的视角来看亚斯伯格儿童的社会互动障碍及其干预,将获得新的视角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校课堂师生言语互动是高校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高校师生言语互动的历史溯源、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并从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发生机制、教师权威与学生服从、遵循“建构主义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课堂师生言语互动效用的目标与归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转向以信息技术为符号中介的互动模式,互动过程更动态,互动内容更具深度,让数学课堂互动呈现出新的样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未明晰课堂互动的实质,数学课堂互动面临对象公平性、信息技术形式化、思维同步性等挑战,影响了数学课堂的互动价值和成效。破除挑战,首先需从认知上厘清互动模式,进而合理地设计互动形式;其次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性把握互动内容的深度,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富有意味的互动环境,构建出平等、融洽的数学教学课程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课堂互动研究受到更多关注.全面调查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情况很有必要.可以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主—客我”互动等三个维度划分课堂互动类型.通过观察语文课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存在如下问题:教师主导型互动多,学生话语少;导向性提问多,等待时间短;小组学习少,缺乏学生间互动;学生“主—客我”互动内容...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教学》2012,(1):70-70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理论,它研究人们互动交往与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又称为象征互动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创造并运用符号,通过符号进行互动交往;  相似文献   

7.
符号互动论认为亲子共读互动是父母与儿童以绘本符号为媒介的主体间交往过程,是亲子在绘本共读情境中进行意义双向建构的生成过程。亲子共读活动中互动目标片面化、互动主体单向化、互动内容刻板化及互动策略平行化导致了亲子共读活动中的互动疏离现象。共生性的亲子共读互动在符号意义建构中达到“共识、共情、共行”,具体表现为亲子共读互动中的意义同构、情感同构和行为同构,以实现高质量亲子共读。  相似文献   

8.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教学符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教学事物。教学符号互动的形式有: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和本本互动;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有认知符号和情感符号的互动;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符号互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并对其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0.
刘琳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72-173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并对其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1.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与行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心理学中,符号互动论与行为主义是泾渭分明的,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要弄明白:第一,刺激成为符号是怎样发生的;第二,对符号的意义的解释,需要一个跟仅仅对刺激做出反应完全不同的主体,一般我们把这个主体解释符号的意义的能力称为心智。  相似文献   

12.
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互动论是21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人类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理论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学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学校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念。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促成了新的课程意义生成的“突现”。  相似文献   

15.
经由符号互动论这一理论进路,教师非言语符号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学理认知。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分为外在显性的身体传播和内在隐性的气质美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角色与人际同步、情感与理性并重、主体与客体共生的理念。教师在进行非言语符号互动时,应依据不同情境前提进行特意选择,行动之中将受到结构性的约束,后期应适时倾听各方反馈、不断调试。在未来的创新路径中,教师非言语符号可通过常规姿态的陌生化、印象管理的多元化与媒介言语的网际化实现深化。  相似文献   

16.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在从符号互动论角度对师生关系内涵与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地位的“去中心化”,学生主体性的高扬,情境文本的生成与解读及教师的自我认识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符号互动论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商业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英文商业广告在汉译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文字符号,符合其翻译的基本要求并遵循语言地道、语境合理和观念相通三个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8.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认为社会由互动的个体构成,对于社会现象解释也只能从互动中寻找。因此这一理论对教育和社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对师生互动产生的启发。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情境知识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动;为知识社会学开展丰富的经验研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符号互动论以人际互动为核心,以符号为媒介,以个体参与为建构方式,以个体的心灵和自我为互动的产物.纵观实际,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若干问题,主要有:幼儿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共同体的简单化、制度化,对幼儿自我意识和心灵建构的破坏.基于此,笔者以符号互动论为视角,审视幼儿园师幼互动应该:创设轻松自由的互动氛围,重视幼儿的主体性需求,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他律剥夺式德育是对德育初衷的悖离.德育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但实践中的一些德育形态却污损学生的人格、剥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积极自由膨胀,对学生缺乏信任从而采取他律剥夺式德育,致使德育的意义在互动中被扭曲.为此,教师要理性地区分作为理念的他律和作为手段的他律,由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力控制转向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