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落实师生互动,教师不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不同类型的课,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师生互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习惯化"、"持久化".  相似文献   

2.
师生同练一词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某种动作技术或游戏进行练习;从广义上讲它既是教师的教法又是学生的学法,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达到情感沟通、教学互动、动作技术提高。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今天,通过师生同练这一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体现其价值和理念,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自然的环境中健康学习,健康成长,真正向“健康第一”靠近!  相似文献   

3.
游戏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儿童最基本的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论述了幼儿游戏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及主要特征,从分析幼儿游戏教学现状入手,以实践为切入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模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明显缺乏交流和互动,呈现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学生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新课改提出,重视师生互动,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来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激活学习思维,发展语言能力。基于这一形式,初中英语教师就应摒弃传统以自身为中心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力图改变学生哑巴英语的学习现状。于是,加强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性的研究,便成为目前广大英语教师都在重点探究和深入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使学生由被动、静态地学习到主动、动态地学习呢?我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个性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成长。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学生的个性现状。如果师生  相似文献   

7.
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除了教师在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外,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内外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一改以往为了学习而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感知与体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生生间的实践、合作和帮助,共同体验成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必须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但却并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想要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却并不能积极回应教师的互动教学。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使用合理的师生互动生成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一、师生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的提出 我市初中自2002年秋季进入课改,初中化学于2004年秋季使用课改教材,高中各科也于2005年秋季全面进入了课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如何进一步认真研究过程、方法与知识技能间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生学习方式间的关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如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其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等,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积极尝试了“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小慧 《中学文科》2009,(16):117-117
任务型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使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合作教学,发觉其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及学习激情,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气氛中,通过活动、竞争、实践等合作方式,能顺利达到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交流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创新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泽文 《教育探索》2008,(11):12-13
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有下列特征:它是主体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的意义建构;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的;是一种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互动。因而,实施互动教学必须遵循主体性、民主性、探究性和差异性原则,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彰显个性,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教学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体验,动眼观察思考,动口表达议论,动耳感知体会,动脑思维创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了主体性,活化了思维。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导学谐振,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的需要,从而促进主体发展。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以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把教学活动视为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与交互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是把"师生互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把和谐理念渗透在了体育教学工作中。因此,课堂就要力求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教师教学方法的和谐、学生学习态度的和谐、教师与教材的和谐、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就从师生和谐互动的视角来探讨其作用,谈谈个人的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16.
高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趣"应该成为标准之一,使学习回归快乐本源。高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可将游戏化思维融入课堂设计,通过游戏元素为课堂及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选择,制造课堂"甜蜜点"。同时,提升教师游戏力,在游戏化教学情境中建立师生间、认知与行为间的"双联结",通过游戏选择与控制,实现从共识、共生到共创的动态循环推进,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可以实现师生更好地互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式促进互动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交流是其教学的核心思想。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使英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际的接受情况,以便及时变更教学计划,从而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合理性。本文以师生互动为研究对象,就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地探究。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轻松愉悦、自由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是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19.
李子建 《时代教育》2007,(9Z):107-107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三种途径:师生关系融洽;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产物,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