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响资料”是指已经过去的、经过录制、保存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录音素材,它穿越时空的隧道,把听众引入一个历史的范畴。就像平面媒体的背景资料、电视媒体的镜头闪回一样,引人入胜。它可以使广播报道更添亮色。 音响能记录播出人物或事物的声音形象,中间没有质的转换,信息质量高。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在达到最后的有效阶段之前,可能要经过好几个依次相连的传输阶段,  相似文献   

2.
罗秋实 《记者摇篮》2001,(10):47-47
电视新闻是可视的,这就决定了“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电视新闻可以暂时没有解说词和音响,但绝对不能没有“画面”。电视画面通常也叫做“镜头”。镜头可以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长度在4秒钟以内,即为“短镜头”,超过4秒钟即为“长镜头”。在电视摄像技巧中,推、拉、摇、移镜头大部分都是长镜头。电视新闻有时问较长、传达信息较多的通讯和评论.也有追求短、平、快的消息新闻。本文所论述的长镜头的运用只限于消息新闻。  相似文献   

3.
电视是一种画面与音响有机结合的传播媒体,比之书面传媒更具有现场感、真实感。电视新闻要求其所摄录的画面都应是真实的,现场的,因而是可信的。但是记对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不可能有预见性,这就导致摄像记无法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现场,记录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电视记最大的缺憾莫过于痛失第一现场了。但这并非是不可弥补的缺憾,现在在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现场再现(模拟),就是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电视画面作为一种镜头语言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规律,因此,适用于文字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同样适用于镜头语言。在一些电视专题节目中,排比式、比喻式镜头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电视新闻作为对具体新闻事件的报道,其画面语言的表达应该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基本过程的实际样态作直观展现,似乎与语言的修辞手法无法搭界,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电子采访录像设备的使用,使电视现场报道真正成为现实,并且成为电视新闻中最真实、生动的报道形式。所谓现场报道,一类是指记者在动态事件发生的现场完成的报道,这种报道与新闻事件是同步的,它的时效性也最强;另一类是指记者对某件事进行的现场采访和报道。不论是对正在发生的动态事件的现场报道还是对某件事的现场采访,记者记录下的镜头,应该体现事件过程的完整(这里所指的完整,并不是自然主义拍摄的东西)。而完成这一目的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纪实手法的运用。纪实,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记录,是对行进中的生活的取材,它不仅…  相似文献   

6.
袁佩芬 《新闻界》2006,(4):70-70,67
当今社会,灾难事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发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都会迅速登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在拍摄灾难事件或者编辑灾难新闻时,如何处理好灾难类事件的电视镜头,从而使灾难新闻既能体现出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又能兼顾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记者和编辑的道义责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镜头是电视片最小的单元,是作为一种表意功能的视觉语言。单个镜头不仅可以直白地表现出画面内容的意义,还可以表达某种外在的、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引导人们产生联想。而镜头与镜头的相互衔接、组合,就会形成一个蒙太奇句子,也就是形成完整的句子,以此来表达特定的意义等。换言之,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撞击,会产生画面以外的思想意义。况且,一个画面与不同画面的相互配合,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而镜头组接的顺序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会不同。由此可见,电视编辑对电视画面编辑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电视台的生命力,即受众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用镜头语言表达思想的一门综合艺术,电视画面在这个综合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不同的新闻题材在画面与解说词关系上所呈现的状态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应该说画面毕竟是电视的新闻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说.掌握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的关系.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更好的展现电视媒体的画面优势,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的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报纸上的文字与广播中的录音都无法表现出被采访者所表露的全部信息,而只有电视镜头能够比较真实地做到这一点。所以电视媒体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够为观众提供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和具有真实性的人物访谈。那么电视记者在拍摄新闻时怎样拍好人物访谈,让镜头前的被采访者自然、真实、流畅地表达观点、叙述事件,我觉得有许多心得可以交流。  相似文献   

10.
徐洋  冷凝 《新闻传播》2007,(7):48-48
在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摇臂摄像技术大大丰富了电视节目的镜头语言,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给镜头画面增添了碲礴的气势和纵深空间感,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由于摇臂摄像方式所特有的长臂优势,经常能拍到其他摄像方式不能捕捉到的镜头,为电视制作在新闻报道、节目访谈、实况转播、小型文艺汇演、电影制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万斌 《新闻界》2006,(3):82-82
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达元素,是以运动的声画影像为载体,通过记录和表意来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并通过编辑依据现场拍摄的素材重新对画面进行加工、组织、选择、编辑成符合生活逻辑或真实再现事件的表意过程。为此,电视画面构成的这种复杂状态形成了它独特的双重性,一是能准确、客观地再现镜头前的现实生活场景,并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做到视听结合;二是这种再现和记录又是依据电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进行的,是一种价值表现。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业发展到今天,电视画面作为电视语言中存在的基本表现元素,其构成形态越来越新颖和…  相似文献   

12.
一部录片的构建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录对象时所拍摄到的特定时空的单个镜头和场景,二是将这些元素进行合理的建构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对于被记录的客观事件来说,由于事实与真实两的关系是多元的,并不存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唯一性描述,只要观察的角度存在的,它的纪录是现实合理的,它就是有效的。鉴于纪录片这样的特性,当我们在探究纪录片表达形式时,除分析片中的本意义之外,不能不观照创作在选择记录某一具体事件的创作本意,以及事件背后他所倾心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刘雁宾 《新闻窗》2007,(1):36-37
翻开尘封的记忆,打开那些保存多年的作品,一条2003年采写的新闻《一村两校发人深思》使我想到了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为自己能采写这样一条新闻而感到无比的欣慰!这条消息主要是用电视镜头记录了某村公、私两校强烈的场景反差,暴露出我国西部边远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真实现状,是一篇典型的警示性报道。这篇作品先  相似文献   

14.
刘毅 《新闻窗》2009,(1):73-74
电视节目是由一系列的画面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镜头是构成电视画面的最基本元素。镜头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电视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只有按照规律来组接镜头,画面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5.
电视的高科技基础,赋予电视纪实的崭新的品格,发展到任何传播媒介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在电视纪实中,摄像机录制的声音和画面同步记录简便易行,使电视的纪实和传播达到了与事件发生的过程同步,使人类在同一时刻关注到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比如:我国《神舟5号》的上天,在同一时间可以看到远在太空的杨利伟的一举一动。所以说电视纪实大大地延伸了人的视听范围。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电视画面就是运用镜头、声音以及文学等三种表达元素,根据人们观看事物的习惯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业内人士称为电视画面语言;我们所认识的电视画面起初是从电影画面发展而来,本是绘画艺术用语的画面一词被借用到了电视上。这里的电视画面,就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元素电视画面,在日常播出中,电视画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互之间又起着弥补、互衬、互托等作用,也可以理解为上一不平衡画面与下一不平衡画面的叠加达到总体的平衡,这样更富有视觉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在确立了电视摄像拍摄主题和研究了被摄对象之后,摆在电视摄像记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现场环境,被摄主体在空间所占有的位置,来选择既能突出电视画面特点,又能创造出具有一定电视艺术价值画面作品的最佳位置。选好位置,摆好电视摄像机机位,寻找出理想的适合电视画面透视规律的摄像角度,才能完整地安排电视画面构图,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相比,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等特点,运动摄像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它还可以使静态的主体发生运动和位置转换,直接表现人们生活中活跃的视点和视向,不仅赋予电视有别于绘画、照片等平面造型艺术更为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运动摄像的美感首先来…  相似文献   

19.
电视编辑是电视制作的重要思维艺术和结构方法,是电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从心理学角度看,电视编辑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对来自各方面的视、音频信息进行剪接、组合、加工等处理时所表现出的高级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集中地反映在围绕着镜头剪辑所进行的系列技术手段上,并最终被投射到电视编辑的受众终端也就是观众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20.
李健 《声屏世界》2000,(6):51-51
所谓视觉逻辑,通常是指电视新闻文字受电视画面支持配合这一特定现象,具体表现就是镜头中的拍摄事件、动作与文字是否按逻辑合理组合。这是电视新闻记者采写新闻与其它新闻媒体记者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因为其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只要读起来顺。,听着顺耳,而不需要与画面相配合,但电视新闻记者采写稿件的词句安排,却一定要受拍摄录相素材带的视觉逻辑制约,例如:有这样一组访贫问苦新闻镜头,在编成电视新闻时,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切换。都应该使有关动作相协调。也就是说在第一镜头的最后,如果访贫问苦人员进了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