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刘勰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提出的,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奠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感情真  相似文献   

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在于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呢?除了常用的一些技巧外,我们不妨也注意一下以下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提出的,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丈中能够自发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夸大感情,无病呻吟;或编造情节,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4,(12):12-13
<正>如果说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情感则是文章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的血液。一篇文章如果缺乏真挚的情感,就很难打动人心。作家林清玄说:"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好文章。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由此,抒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某种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倾吐出来;二是间接抒情即在行文中隐含自己的情感,凭借描述人、事、物景来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5.
人类最复杂的东西就是情感,而最具有个性的、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敞开心扉,“以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真挚的情感如同文章的灵魂,是打动人的心灵的核心。文章如果缺少真情实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即使有华丽的辞藻也只是空有其表而已。语文教师应清楚地看到表达真情实感恰是高段学生习作最难达到的要求,即使是感人肺腑的事例,学生写来也是味同嚼蜡。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应该说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以  相似文献   

7.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周易》说“修辞立其诚”(“修辞”是指讲话和写文章;“诚”是指说写者在讲话和文章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真情实感的语句才能打动人,只有说真话、表真情,才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学生寻找动情点,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动情点;捕捉细节,深化动情点;读写结合,积蓄动情点。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考作文试题中,"表达真情实感"属于基本要求,而抒情,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间接抒情,虽不如直接抒情那般热烈、奔放,却因情感内敛、含蓄,而显得更加真挚,别有一番韵味。间接抒情常用方法有四种,让我们读例文、悟写法。A.写人抒情就是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融入到人物描写之中。人物较正面时,多使用褒义色彩的词语,进而表达赞美、欣赏等情感;人物相对反面时,多使用贬义色彩的词语,进而表达贬斥、厌恶等情感。  相似文献   

10.
霍军老师在《她含着笑——〈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后作文批阅手记》(《语文学习》2020第11期)中,以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一个句子的开头“她含着笑”为训练的起点,让学生仿照艾青,用排比句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连缀,抒发真情实感。既然是仿写,自然要认真研读文本。他引领学生揣摩、体味艾青语言的妙处,给学生打开一扇鉴赏诗歌的窗,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诗言志,诗歌中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的,然而,用什么样的方式打动读者,却是难题。很多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却无法找到路径学会这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威信的根本保证。关爱学生的灵魂,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教师只有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学会抒情     
王淦生 《同学少年》2013,(10):12-13
抒情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综观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游离于主题之外,有的脱离了内容本身,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感而发……这样的抒情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  相似文献   

13.
《情感读本》(上旬刊)(邮发代号:38-248)定价5.00元/本,全年12本,60.00元/年摈弃苍白的说教,用故事中流露的真情实感打动人,以细节中蕴涵的美好情操感染人,在感动中演绎道德。  相似文献   

14.
作文之道,在于传情达意,文章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对社会,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一篇好文章讲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要以情动人,文情并茂,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呢?一、留心生活,注重真情积淀俗话说,没有真情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那么真情从何来?其实,真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无需深  相似文献   

15.
我相信灵魂。据说灵魂是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纯洁的情感,在利益世俗的急流中被冲淡了。所幸的是它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心灵的角落里休眠,待到有一天它苏醒了,人与人之间那堵坚不可摧的心墙便会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16.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之一。从阅卷情况看,凡浸润真情实感的文章,均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上存在不少问题:写抒情类文章时,有的学生无情可抒,苍白单薄,只追求语句华丽,情感失真;有的机械模仿端着架子好像很有气势,言之无物,使情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记事类的文章时,主要是转述别人的故事,只有结尾几句是写自己的东西,机械呆板.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下面就是我在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庄子·渔父》强调:"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文章的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一、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要让学生的作文处处显真情,首先他们的内心要有真情实感。捷昔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没  相似文献   

19.
周爱晶 《家长》2023,(22):158-160
<正>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也是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当从情感因素入手,让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融入、演绎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内心感悟向更深处漫溯,写出能够打动读者的优秀作文。然而,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度重视语文技巧的传授,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导致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学生的写作呈现出文字堆砌与“假大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方法,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本期"抒情文本"的5篇作文,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浓浓的抒情氛围。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感情,"下雨天,真好!""大海,我的朋友!"一看到这样的文题,你是不是马上就想感叹、抒怀一番啊?这种文题本身就是一个直接抒情的最好载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心中有了愁绪,满眼皆愁情,这是寓情于景的妙用。除此外,间接抒情还有寓情于事的,就是在叙事、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浓浓感情,这在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得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要满怀真情实感作文,即便不擅长描写、议论,你的浓浓感情也会醉倒阅卷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