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商法和经济法作为共同扎根于市场经济的法律,二者在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设定权利与限制权利(力)、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等方面有角色分工,正是这种角色分工,促成了二者对市场经济调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下,民商法不仅是调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反映个人本文的基本法,经济法则是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民商法是经济法的基础,经济法则是对民商法的修正与补充.民商法与经济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只有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效力,才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与控制.本文主要从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的调整对象是法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要在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基础上,澄清几个模糊认识。作为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为克服"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而对本国经济进行协调的产物,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它与民商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调整是一个由行政法、民商法和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综合调整机制,文章主要从民商法的角度对其调整的必要性、形成过程、主要成绩、调整方式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国企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以民商法、经济法为主导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法哲学分析就是用哲学方法分析解释经济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调控之法.不同于传统的民商法,是以社会作为其本位.经济法的价值包括两个层次,其中和谐为主导价值.发展为终极价值。文章从和谐和发展两方面入手,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法、民商法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法律关系进行调整。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以揭示其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本首先叙述了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然后介绍了民商法和经济法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的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典型的例子.但究竟我国为何需要有经济法的存在,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究竟为何?以我国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为论证对象,从经济法的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价值考察我国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并进而以交易成本理论为方法厘清了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从而表明我国经济法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此为宏观论证;同时又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例,在微观上论述了我国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主体是经济法上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政府作为经济法的主体应是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经济法产生的目的决定的。政府在经济法中既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被经济法约束,又作为经济法任务的执法者。政府是经济法的“奴隶”,仍有一定的意志自由,通过自身的为与不为更好的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政府既要成为当代人和当代经济社会的服务者又要成为后代人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10.
袁崇山 《考试周刊》2014,(32):31-31
经济法和民商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与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其相互之间存在许多共性和差异,充分认识其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对于健全我国经济发展制度,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干预经济的两大手段。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两个核心部分,共同维护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对其二者进行分析时总结、归纳其共性,有利于对经济法理论的深层研究和法治经济的创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最初是用来指称经济领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最初可追溯至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以及近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但是,经济全球化并非全球化的全部,其中还包括政治国际化、文化共同化。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全球化出现的同时又对这些领域进行规制的是法律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理论出现已久,但学术界对于法律全球化的有关概念却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本文将就有关法律全球化概念的一些观点进行阐释,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比较民法与商法的区别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应该是各目独立的体系,即民商分立更适合我国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民法精神及其民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精神和民主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联系。民法精神的理论指导着民事权利义务规范的实现。当民法精神内化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时,民法精神即具有了民主意义;民主既是一种国家制度,又是一种民主意识,从更深层次上说,民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民法精神既有与民主的一致性,又促进着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弘扬民法精神有利于消除民主发展的障碍,推动以完善的民主制度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民主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民法精神自身也要做一定调整。  相似文献   

16.
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财经法学教育异军突起,与政法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法学教育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章从财经法学教育产生的背景条件,服务市场经济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等献探讨了财经法学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大量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而这些民商方面的法律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必然受到了中国古代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我国古代民商事法律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鉴古明今,我国民法典的制订应从社会实际出发作全盘考虑,以期适合国情、顺应民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依次递进,密不可分,因而理念和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梦”的道路上存在惯性障碍、特权障碍和制度障碍。民法理论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理念,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谋而合。民法理论的实践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利用民法理论确立的具体规则铺就“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推进国家的法治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19.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构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权力监控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民法的功能不仅在于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私法的民法亦具有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现实上的分离构成了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社会基础,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现实依据在于民法理念的更新,民法内在的民事规范、民事权利、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机制更是现代多元控权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法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的凸显,要求我们在进行权力制约的制度设计时,不应仅仅拘泥于对公法的关注,私法乃至非法律的规则也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商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民商法律建设上比较薄弱。因此,加快民商法律建设,使其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当前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