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2.
生命移植的特殊经历使得欧美华人女性作家有着更多性别:文化、语言的敏感。这种敏感使她们的写作获得一种全新的视野和艺术感受,其穿透岁月的“诗”性回望、至诚求真的“挚”性写作与精辟冷静的“智”性表达共同构成一种个性化的话语方式,给现代汉语写作增添了新鲜的文学意蕴和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3.
姜方 《初中生辅导》2010,(34):25-26
读后感是既有“读”又有“感”的一种议论文体,内容多为一事一议。同学们要走出写作读后感“误区”,做到少走弯路,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六忌”:  相似文献   

4.
红星 《现代语文》2004,(6):43-43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  相似文献   

5.
卢灿 《中学文科》2007,(9):64-64
平时,一到写作课,许多学生就如临大敌、诚惶诚恐,悲叹之声不绝于耳。在写作时,由于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说,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写出“假”、“大”、“空”之类的文章。写完之后,教师往往按通常的做法:收齐作文,抱回办公室,一本一本地精批细改,直到两三周批改完毕后,又抱回讲台评讲。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不仅耗时多、反馈慢、效率低,而且教师的工作量大,以致学生作文训练量远远不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相似文献   

7.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随着价值中心的解体和市场经济对个人欲望的带动,90年代初兴起的“晚生代”写作,是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在中国登场的一次文学冲击波。只是,文学对现实的敏感,也同样伴随着作家们对“个体”的模糊理解。更多的人对“个体”的认识,不是停留在“个性”、“群体与个体互动”的辩证关系上,就是满足于对“个人权益”、“个人主义”的理解。“晚生代”部分作家评论家虽然打出“个体即身体”的旗号,试图突破“灵”与  相似文献   

9.
写作的意义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61-61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即“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相似文献   

10.
赢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采”,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  相似文献   

11.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足表象,他们商列写作的心坪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作难”的问题呢?在多年的教学享践中,我的体会是:作要“小”、“真”、”实”。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家     
刘慧军老师寄语: 写作的真谛是:“童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做个热爱生活的人吧,凭你们的一双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鲜活、有灵性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觉、感受、感想和感悟。你们会发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4.
黄勇莉 《广西教育》2013,(34):38-38
什么是“模仿”?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学模仿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山寨”。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指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应该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最能够表现人的真实自我,也应是最具有“个性”的一种表达形式;文章最忌随人后而人云亦云,贵在创新,唯有新意才能确保文章的生命力。对此,“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的“新”教材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改革要求:“…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不写空话、假话和套话;…写作要有新意,鼓励采用新材料,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描写”?这无疑是写作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一般的写作教科书多是这样解释的:“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林海屏 《语文知识》2005,(12):13-13
三刀梦 指官吏的升迁。典出《晋书·王濬传》。晋时,王濬晚上做梦,梦见三把刀悬于屋梁上,一会儿又增加一把。王濬惊醒后,认为这是坏事。下属李毅说:三刀为“州”字(古州字写作“刕”),后加一,便是“益”字,这是升迁益州的预兆。后来王濬果然被调到益州去做官。 蕉鹿梦 比喻人生如梦,得失无常。典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三难”:起笔难、组材难、表达难。针对这“三难”,我指导学生从“小”“真”“想”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唐代魏徵有一句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就写作而吉,这“源”就是我们“自身”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广泛的阅读,从中获得“自我”深刻的认识和思想,这“流”就是写出的优秀文章。写作的源泉,应该来自“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真正有倾诉的欲望和写作的激情,并真正给自己和他人启迪、教益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