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莹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4):123-129
【目的/意义】系统性分析知识扩散相关的模型和过程。【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知识分享型网络平台-“知 乎”网络上知识扩散的实例数据抓取和分析,提出了能够更加真实反映知识扩散的网络演化模型和扩散模型。进 而,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知识扩散模型中相关参数对知识扩散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知识扩散 实例的数据抓取和分析,确定了以BBV加权网络演化模型和Bass 扩散模型为主的知识扩散模型。通过参数分析, 确定了BBV加权网络中网络权重和Bass 模型中外部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加速知识扩散。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忽略了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都难以得到正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自从1969年Bass模型提出后,创新扩散模型研究日益活跃。人们在放宽Bass模型诸多假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改进的Bass模型(统称为柔性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3.
王博  赵旭 《软科学》2016,(2):25-28
以平台用户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基于传统的Bass扩散模型、双边市场动态演化模型,结合自反馈特征和交叉互补外部性特征构建了改良后的双边市场动态演化模型,对用户的扩散速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平台补贴策略中的三个"倾斜":价格敏感性倾斜、依赖程度倾斜、时间倾斜。  相似文献   

4.
孙冰  毛鸿影  康敏 《现代情报》2018,38(6):144-156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方位描述和揭示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创新扩散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时空分布、重点国家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被引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创新扩散领域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结果/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在创新扩散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采用Bass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新产品销量进行预测,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微观层面采用模拟仿真方法来分析创新扩散的演化行为;创新扩散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创新技术的接受与采纳、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创新扩散动力、创新扩散模型及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影响知识服务网络知识转移行为演化的主要因素,即转移媒介、转移情境、知识特性和人力资本等。然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知识服务网络知识转移行为演化的因果关系,并给出因果关系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服务网络知识转移行为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检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知识转移双方的行为演化过程,为知识服务网络演化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资本的有关理论出发探讨了Bass模型的社会学内涵,认为Bass模型在技术扩散领域内的扩展多是围绕着对技术扩散社会化过程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描述而展开的,但是这些扩展的模型在技术扩散的社会互动过程的描述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可供改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对Bass模型进一步改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产品市场扩散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易余胤  盛昭瀚 《预测》2003,22(2):55-58
本文建立了基于Bass模型的新旧产品市场竞争扩散的演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经济分析,对我们认识新旧产品的更替、产品市场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企业新产品上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创新扩散研究引入到技术预测与销售学领域以来,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日趋活跃,学者们对Bass模型的结构、概念假设、参数估计进行了反复检验。本文系统地对基本扩散模型、Bass模型的扩展以及参数估计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创新扩散研究引入到技术预测与销售学领域以来,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日趋活跃,学者们对Bass模型的结构、概念假设、参数估计进行了反复检验.本文系统地对基本扩散模型、Bass模型的扩展以及参数估计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Bass在1969年首次提出Bass扩散模型以来,许多学者为解释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构建了形形色色的模型,他们主要通过总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对新产品的扩散现象进行描述。本文对影响消费者个体采用决策的消费者异质性结构和前瞻性行为以及基于个体角度构建的新产品扩散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从个体角度研究新产品扩散模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