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方网络论坛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公共领域。本文结合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对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公共领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网络论坛是一个公众自由交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公众舆论,并由此凸显出广大市民公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地方网络论坛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公共领域。本文结合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对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公共领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网络论坛是一个公众自由交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公众舆论,并由此凸显出广大市民公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清末上海民办报刊的兴起与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十年间,上海报刊业发展迅速。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民办报刊比重大,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一种非官方的、制度化的公共媒介,民报的勃兴,是报刊经营趋于民间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此一时期上海公共领域的体制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使整个社会的舆论表达在传统模式之外又建立起一种新的报章代言-灌输模式。这一模式及其所荷载的公众舆论,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公共性、批判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的技术伦理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生禀赋.但当前我国虚拟公共空问存在着本能的放纵、情绪的宣泄、意见的极化等问题,因此亟须对网络公共空问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遵循虚拟社会的价值认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建构、利益推动、楷模示范、志趣吸引、结盟“网络意见领袖”等引导机制,科学有效地在网络公共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网络空间真正成为健康的、有序的、富有建设性的现代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特征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随着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和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成长起来。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与现实政治过程的互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国家的主导作用明显。从发展前景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独立性会增强,并会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同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会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媒介的发展和网络使用规模的扩大,使公共领域在新媒体时代有了新的定义,网络公共领域已然建立。网络媒介给人们带来全新传播体验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析中国网络媒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可见媒介规范的重建对于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始公共领域由于设计的理想化和社会的国家化、媒介的商业化使之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而网络新媒介的出现又有可能使之成为现实。话语的理性表达方式构建将成为我国网络空间建设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崛起为公共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成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由于网络技术的“双刃性”、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公众心理的偏差性,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产生偏离与变异,必然给党和政府的舆论调控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在法制、管理、技术和道德等方面健全网络舆论的调控机制,加强公共舆论的引导力度,发挥公共舆论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推手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重要现象,它参与了公共领域的重构,由此也引发出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借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以文献实证和辩证分析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了网络推手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影响和重构,试图为网络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认为研究网络推手对网络公共领域的重构,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模式,可以加快网络公共领域的监管,维护网络公共领域中人们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公共空间继承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理性与批判精神,以零壁垒、无边界、广覆盖、去中心、大众化的特质创新了人际的交往行为和交往秩序,引领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网络技术的变革实现了公共领域的权力转移,一种扁平化的虚拟组织结构为公民参与和行动博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和交往平台。在以公共议题为导向的网络公共领域,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走向可能的常规化和实用化。从本体论、客体论、话语论、功能论角度来看,主体博弈的充分性、身份介入的对等性、交流沟通的论辩性、社会问题的公共性建构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博弈框架和实践逻辑。同时,网络技术的更新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拓展了公共领域的边界和疆域。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皇权的没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中国的社会日益多元化,成为一种疏离于封建皇权与封建规章制度的力量,公共领域逐步形成。而作为公共领域交流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向现代化转型,从经营管理上、办报宗旨上与实践活动上实现了对统治阶级的背离,报道政务、批评政府、提倡改革,从而具有了对政权的疏离性与对政府的批判性,这种特性的变化对这一时期公共领域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的公共领域——困境、可能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改革的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决策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公共空间,它是一个讲坛,一个在这里民众可以就他们有关教育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辩论、批判,进而对教育的决策产生影响的场所。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基于沟通与批判的教育改革公共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国家与社会呈现出分离中的一体化、舆论媒体的意识形态化、知识分子的依附化以及社会公众在政策消费下的失语化等。在中国建构一个为教育改革服务的公共领域,只能是"有限建构",所达成的也只能是"类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社会重建公共领域所遭遇的权力渗透和经济挤压不同,中国媒介公共领域的形成缺乏的是制度性空间。但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双重互动导致的媒介排斥所引发的媒介合法性危机,也在促使媒介在可能的空间里靠近公共领域的精神。其中,面向中产阶级,引领社会责任,也许是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共同活动中,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文化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阶级和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共享文化。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取消的只是具有有限空间的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则是更为广大和开放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进行的广播的第三轮改革与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广播在新媒体等外界力量的作用下走向平台化,成为政治权力、商业集团、市民公众和广播自身主体等各方利益集团争夺的平台。然而不等同于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广播平台还具有信息发布功能、交往功能、表演功能和经济功能。因此,平台化既能使广播发挥公共领域的作用,又成为广播产业经济异军突起的发生地。同时,新媒体导致的媒介融合将为广播谋求一个更大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高速宽带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智慧城市中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以网络为公共空间和互动平台,以网民为主体,网络公共领域及其网络舆论已经影响到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研究信息分享(弱关系)和情感分享(强关系)基础上网络公共领域的内在动力机制,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过程: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网络互动、一般性信念(网络共意)、触发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并提出引导网络公共领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其建构以社会相对分离和民主制度建立为基础,由主体、公共空间、自由交往和共识四个要素构成。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界定公众话语权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论述了互联网对公众话语权的影响;并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互联网在提升公众话语权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