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润物无声ABC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一门艺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一种为上的教育境界。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谈不上“境界”,更谈不上“自成高格”。但是,我深深地热爱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遵循以德育人、“情育人、以心育人、以爱育人的教育原则。努力追求“澜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玉炯 《宁夏教育》2004,(11):11-12
作为教师,我热爱这一职业。我也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家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中谈到过人生有三种境界,我认为,做教师的也同样有这样三种境界: 第一,谋生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仅仅看做是一种职业,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样的境界,最多只能是个称职的教师,也许还是不称职的。 第二,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相似文献   

4.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清初的张潮在《幽梦影》中曾提出读书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境界,此处我想用来分析人生的三层境界:隙中窥月,不免有一种囿于束缚而畏于承担重负的怯懦;庭中望月,随视野开阔而来的是被动的接受,追求压力以盼望成功,目光短浅;台上玩月,从心所欲地面对生活的重压,并获得充实的快乐。而第三重境界,即是我所认同的"重压之下"应有的人生格局。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财富,财富面前有索取。劳动和索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然而,在人类追求财富的进程中,对劳动与索取的追求存在境界高低的不同。第一层劳动境界是劳动小于索取。当人们的劳动小于索取时,他们就无法生活,社会就无法存在;第二层劳动境界是劳动等于索取,这样的社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温饱、半温饱状态;第三层劳动境界是劳动大于索取。如果劳动大于索取,那么社会可以通过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使人民生活才会步入富有境地。三层劳动境界中,我们理应追求第三层劳动境界。在这一境界生活的人们,他们把多劳动看作快乐的事情,把作贡献、谋幸福作为人生头等大事,做真、做实,不留遗憾;同样,他们把少索取视为最欣慰的事情,把多  相似文献   

7.
回顾这48个春秋,我紧张、我好奇、我追求、我享受。努力品尝着五种境界——职业境界、事业境界、专业境界、科学境界、艺术境界。实践着:把职业当成事业去完成,以事业作为专业去研究,将专业作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究其实质,四种境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追求的价值上也是不相同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存在着境界的差异。一般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有四种境界,即讲课境界、导学境界、激情境界、畅心境界。这四种境界在教学行为上、价值追求上和教学效果上都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认为,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也有人把职业分为这样四个境界:敬业、勤业、精业、乐业。敬业、勤业是精业的基础,精业,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体现,是敬业、勤业的结果,而乐业则是职业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一境界,职业就成了事业,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在教育职业过程中体现的精神状态或层次。教师的功利境界、伦理境界和信仰境界是教师教育的三种境界。树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之境;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达到身心和谐之境;提升道德素养,增强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境界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叶玲 《教师》2012,(36):93-94
音乐课是开拓小学生情感领域,陶冶小学生生活情操,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具有三个子目标即三层境界:第一层是让小学生了解音乐基本知识(知之);第二层是让小学生喜欢、热爱音乐(好之);第三层是让小学生快乐地与音乐及其意境融为一体(乐之)。文章论述了这三层境界以及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达到这三层境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语言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颂扬激励,轻松愉悦,使学生听着倍感亲切;第二种境界是声情并茂,传神动听,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第三种境界是幽默风趣,魅力无限,使学生知情知理,矫正行为。而要达到以上三种境界,我们教师的语言必须有三味。一、暖味教育是润心的教育,语言是润心的工具,要使人的心暖起来,必须要有暖味的语言。只有暖味的语言,才能让孩子们的精神变得轻松愉快,才能在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研习名师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发现名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有着执著的信仰。教育信仰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准备为自己喜爱的职业奋斗一辈子,不计名.不计利,只讲付出.不图回报,把牺牲当成快乐,把成全别人当成责任。李吉林老师的信念是:当老师,就得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钱梦龙老师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人的职业境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一种是事业的。回望自己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自我衡量似乎两者都不像。要说我做教师纯粹为了谋生,好像不完全是。比单纯的谋生更多了一份责任和追求:要说已经进入事业境界.  相似文献   

18.
教学有这样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知识当成老子,将知识向学生的脑袋中猛灌,运用题海战术,反复训练,把每种题型全都做遍,力求把考到的全部讲到。这种方法早已被证明会把学生越教越死,学生会越学越呆。第二境界是把方法当成老子,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9.
教育境界:通向教育圣殿的阶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方法论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老师王崧舟将一堂好的语文课总结了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