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出版广角》2012,(7):92-93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作者:蒋勋著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5月版定价:35.00元蒋勋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的、人性的、悲悯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回到文本",真正感受到《红楼梦》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追溯了马尔克斯巨著《百年孤独》在中国波澜起伏的出版史和阅读史,并探讨了《百年孤独》的精神内核。在中文新版《百年孤独》的畅销和围绕着《百年孤独》的光环与喧嚣的议论背后,它本身却是一部关于拉丁美洲的孤独、关于人性孤独并且注定少人理解的孤独之书,这是它无论置身于怎样铺天盖地的商业营销与时尚消费中都无法遮蔽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生活有大美     
《品味四讲》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容貌之美描摹得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4.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作家蒋勋的新书《少年台湾》,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视角,这就是一个祖籍福建长乐,迁居台湾的大陆学人对这一岛屿上人文生态的观察.蒋勋,在少年的回忆和回忆少年的篇章里,以饱含土的腥味和海的喧哗的风景,以躁动的青春和灵性飞舞的文笔,刻录了台湾的地理美学.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大部头美学论著迥然不同的书。从体例、风格、语言各方面看,它都充满了一股清新之美,就像此书的封面设计,大片留白,几笔彩墨,有着简洁明澈的装饰效果、又不乏精致婉约的美感。蒋勋之前的作品我只读过《孤独六讲》,当时便对其语言的简炼,见解的精辟留下了深刻印象。《美的曙光》涉及的正是他的专业领域。在一般的想象中,谈论美似乎是件因过于陈词滥调而更显困  相似文献   

6.
本书系蒋勋演讲录的第一辑,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为主题,涵盖6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生命里的善与美"等,藉此和读者沟通:无论是生活美学还是企业的创意美学,都会激发无穷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沈华萌 《大观周刊》2012,(23):124-125
孤独是一种痛苦和抑郁的感受,是一种对环境不适的病态的心理现象。造成孤独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个体的自卑而筑起“围城”进行自我封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独的心理。因此,可以这么说,自卑犹如孤独的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孤独与自卑的心理状态,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本文试就“儿童由于自卑而造成的孤独心理的危害,主要特点和外在表现,帮助儿童战胜自卑、走出孤独的方法”等几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黄梓芳 《东南传播》2022,(4):97-100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为探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技术对“孤独”这一心理问题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引入存在主义心理学对“孤独”的解构——“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从这三个层次分别探析新媒介技术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人的这种孤独对社会的影响,呼吁当今时代的人们不要过度依赖媒介技术,要做技术的主人,恢复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孤独的滋味     
另郁 《档案管理》2008,(5):93-94
孤独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当过主角:不是工作失意、学习受挫、亲人离去、身体有恙时才会孤独,当你志满意得、春风满面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深刻的孤独.谁说那些顶着耀眼的光环,在聚光灯闪烁下微笑的明星不会孤独,他们可能比常人感觉更深刻,比如汤姆.克鲁斯,让他牵着女友的手去超市买个面包试试?狗仔队会把超市的玻璃门挤碎……而坐拥亿万家财的富豪与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某日午后,都会看着眼前斑驳的树叶,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失落感.孤独两字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正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作家蒋勋的新书《少年台湾》,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视角,这就是一个祖籍福建长乐,迁居台湾的大陆学人对这一岛屿上人文生态的观察。蒋勋,在少年的回忆和回忆少年的篇章里,以饱含土的腥味和海的喧哗的风景,以躁动的青春和灵性飞舞的文笔,刻录了台湾的地理美学。  相似文献   

11.
孤独的感觉     
千树 《档案管理》2005,(2):95-95
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在一些最关键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人都无法帮你,朋友满天下也去除不了孤独的感觉。到头来,当你在生命的尽头,亲朋好友围着你泪眼相看时,你反而更加孤独地面对黑暗的终点。整个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无边无沿又静悄悄的宇宙之中,人类在地球这只孤舟中虽然折  相似文献   

12.
肖支群 《新闻爱好者》2011,(23):116-117
美国当代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形的钟》等小说中,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他们力求获得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但他们要么被白人炸死,要么沉默伤心地离开白人社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但却非常孤独的"失语者"。  相似文献   

13.
董国英 《新闻爱好者》2010,(10):144-145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分量的女作家。本文以她的三部代表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小说所反映的孤独主题,以便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对其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蒋勋的孤独     
据说这是一位在台湾颇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被很多青年人奉为精神导师。恕我愚昧,在此之前未曾读过他的任何作品,直至此次在大陆出版的《孤独六讲》和《汉字书法之美》。  相似文献   

15.
享受孤独     
人,可以接受关怀,接受爱怜,接受帮助,接受友谊,但,最终,对于你自己的一切,是没人可以代替你的,就像歌曲《心太软》中所唱:“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所有外界的关怀和帮助都是有限的,暂时的,你的孤独却是终身的,长远的。医生可以给你的疾病作出诊断,开出药方,甚至帮你开刀,但是,忍受病痛,端正心态,康复训练,只有你自己去承担的,更不用说,  相似文献   

16.
王向峰教授最近出版的《美的艺术显形》一书,集中显示了他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编,即“艺术的本质与表现”、“艺术的接受与创造”、“马克思《手稿》的美学”,并以多章集中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西洋月刊》2012年4月孤独和孤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孤独生发与内心,而孤单则表示人独处的状态。新传播技术的出现,人们高呼"地球村"实现的同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却发现,人们越来越孤独。事实上自199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就发现技术进步反而增加了人们离群索居的现象。人们把这种人际接触增加、面对面接触却减少的现象称为"网络悖论"。到了Facebook时代,这种趋势进  相似文献   

18.
战胜孤独     
人们象害怕瘟疫般害怕着孤独,但许多时候,孤独偏偏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雯 《出版广角》2015,(2):116-117
城市,也许就是一座装满孤独的牢笼.越繁华,就藏有越多的故事;越多的故事发生,就衍生出来越多的孤独.这些孤独写在街边的角落、窗户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纽约客的孤独,被安·比蒂——当代美国文坛中才华横溢、成绩斐然的女作家——写在《纽约客》上,被她暗藏在她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里.  相似文献   

20.
喻晓 《军事记者》2010,(4):63-64
一切都与现实无关,它只属于历史,只属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而且它坐落在陆地与海洋之间,与城市隔绝,与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隔绝。它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孤独的。一座孤独的城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