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给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在毕业生中较易出现的择业心理问题,找出缓解和消除毕业生不良择业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心理方面,常常会产生一些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和解除,就会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和结果。下面就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作一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的特征是既关心毕业分配,又害怕毕业分配,对“铁饭碗”又恨又爱,若即若离。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像一个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似的对学校过于留恋,不愿走出校门,对即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感到心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职业是高校大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一环,健康的择业心理是择业成功的关键。独立学院毕业生因其"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择业的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大学生择业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和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试,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中,既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择业自由,也给予了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接收毕业生的权力。对于面临分配的毕业生来说,“择业”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这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要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一)选择职业的目标1.理想化。很多大学生把城市、机关作为自己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择业目标,而一些特别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也往往是青年学生最能施展其才能、全面发展的地区和单位,却难…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由过去单纯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统一分配的模式转变为在一定范围内由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直接见面,进行双向选择。这一改革举措,把大学毕业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场,不仅使每个毕业生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择业主体意识。然而,在大学生择业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择业中的功利性倾向也相当明显。 择业功利特征的表现 第一,向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比起内陆、边远地区和中小城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的发展快得多,社会文明程度高,工作、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增加了适当挑选毕业生的自主权。学生增加了一定选择工作的自由度。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毕业生择业前的心理准备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醒毕业生增强择业意识,以良好的择业心理去迎接竞争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四川藏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改革和逐步深化,“计划分配”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已完全打破,大路专毕业生失去了往日“包分配,包当国家干部”的特权,对涉世不深,缺乏经历和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如何选择和确定职业目标,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期望,是他们思考和焦虑的首要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大中专毕业生。本结合藏区的现状,分析了藏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供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大中专学校和求职学生参考的对策和措施,要求毕业生“需要主动地进行心理上自我适应,择业知识和择业方法的自我训练”,以良好的心态和规范的行为参与求职择业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保证毕业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我们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对毕业分配的心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清形势,正视现实,端正自己的择业志向,愉快地奔赴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呈现多样化倾向,其中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既有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势,也有其社会对学历要求层次上的劣势。因此,把握职业院校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的嬗变,引导他们正确地选择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毕业分配体制向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过渡阶段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违背了自主择业的指导思想,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有效保障毕业生的合法劳动权益,理应予以废除。大学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非大学生就业协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社会的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分配由过去单纯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统一分配的模式,转变为在一定范围内由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直接见面,进行双向选择,这一改革举措,把大学毕业生直接推向人才市场。面对就业制度的巨大变化,毕业生要承受比过去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择业的心态如何呢?本文根据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择业状况及与广大毕业生的接触了解,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4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下述择业心态:就业期望值高,价值功利心理凸显;缺乏就业自信,自卑心理倾向明显;缺乏择业自主,依赖心理倾向较重。据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着重择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二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全程辅导;三是开辟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现高校毕业生出现择业焦虑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理状态问题:接着针对学生出现的择业焦虑采取了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机制,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及其实施方法,分析了其实施方法对于缓解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原理所在,说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机制可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帮助其正确面对择业问题.本文认为,焦虑心理在高校毕业生进行择业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焦虑心理可使学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各大高校都适当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机制,以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正确面对择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了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抽样调查研究,发现扬州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他们的择业意愿逐步趋于理性;其择业取向受同学、好友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从宏观政策、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自身四个层面着手探寻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新思路的的对策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毕业生职业倾向测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毕业生职业倾向测试调查报告的方式摸清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及择业心理定位,从而有的放矢地对毕业生择业开展指导,为毕业生顺利择业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是一所市属职业大学。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单位择优录用,或由学生自谋职业。实践证明,“不包分配”带来了学生择业观念的更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因而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包分配”就是鼓励学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进行“双向选择”,允许学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个人志趣和特长,在学校的指导下选择职业。它有利于破除以往那种被动的就业观。在这种分配制度下,许多毕业生已越来越向往于开拓性的事业。他们宁愿选择一些条件暂时艰苦、但有发展前途的单位进行冒险尝试,而不愿意消极地被动就业。比如,在去年的毕业分配中,我校工民建专业1987届毕业生,就有3人同番禺县属下单位签订了8年合同。又如,远离市区的白云山配件公司,地处沙河同和,条件比较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劳动制度的改革,打破了技校学生统包统分的旧模式,传统的“铁饭碗”受到强烈的冲击,招生引入竞争,分配进入市场,实行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用人单位在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毕业生之间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技校学生由“抢手货”变成“滞销品”,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毕业生错误的求职观念和择业心理,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择业能力,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烟台高级技校为做好新形势下毕…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大学生辉业的主要心理障碍1.竞争道反心理。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过去国家统分统包的分配政策,使毕业生能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下,自主择业。许多毕业生都希望在人才市场中通过平等竞争找到理想的职业,寻找有利于自我发展的道路。但社会需要不平衡,男女差别、城乡差别和不同专业的差别,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扩大,使一些学生对“双向选择”产生了疑虑。有些用人单位不管学生的学业和实际工作能力,而是靠“关系”决定录用人选。造成了部分无“关系”的学生缺乏信心,得过且过,形成对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择业期延长极大地方便了毕业生和高校,更有效地促进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用人单位选才。但毕业生择业期的延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给学校增加了一定的管理成本等,本文就择业期的延长利弊做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角色的转换——对高校毕业生择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分配,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大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选择岗位的时机。一般说来,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以至无所适从、见异思迁,对分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对未来怀着种种希冀,同时对陌生的工作、生活又有些茫然。因此,在毕业生分配阶段,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择业教育是个极好时机。实践证明,抓紧、抓好这个时机,能为整个毕业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毕业生能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忽略、轻视了这个时机,采用强硬性的行政手段,势必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间题。所以,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深入、细致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毕业生分配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经验,就高校毕业生择业教育谈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