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苏平 《学语文》2002,(2):12-12
作为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通过戏剧动作、冲突来表现主题。全剧的戏剧动作主要有七个:一是戏剧开场(序曲)。动作:械斗。两个世仇之家蒙太古家和凯普莱特家“三次为了口头上的一句空言,引起了市民的械斗”。这时的剧情充满了仇恨的调子。二是开端。场景是朱丽叶家的舞会。动作:一见钟情。罗密欧化妆前来一睹芳容,场面非常的喧闹,这通常是喜剧的开端。三是发展。这一段是另一种风  相似文献   

2.
《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名悲剧。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视点下的"戏剧"属于语言艺术,因而语文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就必须把握"语文"特征体现"语文"特点。说到戏剧教学的"语文价值",大概没有人会对如下阐释提出异议。戏剧是语文综合活动的最佳平台。戏剧教学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提升,甚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欣赏剧本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剧本的创作、对剧本文本以及表演的评论又是在进行写作实践活动……但是,如何进行戏剧教学呢?目前似乎还没有可以让多数语文教师普遍认同的方法。戏剧教学于是就有了如下情形:对剧本一读了之者有之,将剧本作为普通文本解读者有之,课堂上着力讲授戏剧知识者有之,不顾语文特点致力于戏剧表演者亦有之……本期刊登的四篇课例是几位一线教师的尝试与探索,七位评者的见解也只是一家之说,并不意味着是在为戏剧教学提供策略指导。我们希望以此引起同仁对戏剧教学更加深入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境构思、设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先后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特定情境。它们在引发悲剧、确定性格、决定动作、激发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特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此剧享有经久不衰的美学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境设计艺术对现代剧本创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所作的爱情悲剧,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生死之恋表达了作者人文主义思想。《西厢记》则是我国元代王实甫的代表作。此剧首次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呼声,具有时代进步性。这两部著作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文化背景,时代氛围也各不相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点。本文主要从主题、人物形象、戏剧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两剧本进行对比,总结了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8.
9.
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了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封建制度的迫害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凸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与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经典双关语为例,结合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的中译本,探讨如何理解和表达剧中双关语所体现的双重含义,并简单总结出一些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本论文拟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剧作的梦境描写与做梦情节入手,分析两部剧作中对梦境的不同处理方式折射出中西不同社会文化氛围对剧作家的影响,而强调梦中“至情”论与梦背后“上帝”的存在又反映出二人所处文化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蒋倩 《外国语文》2021,(2):35-44
莎士比亚在他的许多剧作中直接或间接地书写英国的瘟疫.《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关于瘟疫起源的叙事,既来自于基督教的神谴论,又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剧中关于瘟疫应对措施的叙事,既强调早期现代英国世俗统治者的隔离政策,又从精神领域强调基督教的忏悔祷告.基督教会,尤其是激进清教徒对当局的隔离政策既有反对又有妥协.剧中瘟疫叙事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处于同质异域的状态。同质即在主题意蕴、艺术基调、创作流程、展示人性魅力方面相同。异域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家在艺术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包括叙事方式、对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剧情发展线索、主人公表情达意的方式与结尾处理。本文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两剧进行比较分析,试图研究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青春版《牡丹亭》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它又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两者的比较对我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戏剧翻译的目的是为剧本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下进行舞台演出服务,因而戏剧翻译也就与普通文学体裁的翻译有所不同。文章以戏剧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为指导,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这一原则在其中的运用,探讨戏剧翻译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特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次要人物劳伦斯神父的多重身份进行分析,对他在剧中所具有的悲剧见证人与导演者、预示结果者、叙述者和人文主义者等多重身份加以归纳整理,以此管窥莎士比亚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阅读,把阅读真正还给学生;力求课堂氛围的和谐、融洽,师生交流的平等、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1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家喻户晓的莎士比亚作品,本文通过总结朱生豪的翻译风格,对比分析其译本和梁秋实译本的节选,解读其翻译技巧,突出朱生豪对中国翻译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平 《现代语文》2006,(1):126-126
所谓“矛盾”,或称“柢牾”,是指遣词造句有意打破搭配常规,用一组前后意义矛盾或不协调的词语互相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源于古代希腊语“oxynloxon”,意为“敏锐的愚钝”。这种表达法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奥赛罗轻信谗言,错杀了无辜的妻子,但他认为自己维护荣誉的动机是正当的,因此他说:“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说我足一个正直的凶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两人幽会,离别时朱丽叶对罗密欧说;“离别是这样甜蜜的凄清,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正直的凶手”和“甜蜜的凄清”,都是矛盾的组合,但这样的组合却因反常而有意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