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只蝈蝈》(六年制五册7课、五年制五册11课)按事情发展的“自然时序”来写,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早晨)、地点(向日葵地)、人物(小东和小牛)。接着写“他们俩同时发现了一棵折了的向日葵”。然后叙述两人由能不能救活向日葵而引起争论。小东满有信心地说“一定能救活”,而小牛却认为向日葵“活不成”,并且用“三只蝈蝈”来赌输赢。最后,以两人都去救护向日葵煞尾。全文层次分明,疏密相间,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得  相似文献   

2.
星星贴画     
要做成一幅“星星贴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先要把塑料管子折叠成一颗颗小星星,折一颗星星大约需要一分钟左右,粗算一下,要完成一幅星星贴画需要很多小星星,这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完成。我利用三天的空余时间,折好了三百多颗星星。折星星,手指中大拇指和食指用力较多,所以折到一半时,感到手指特别的疼,真的不想再折下去了。不过我想,如果不坚持下去,那前面的星星就派不上用场,还有折星星的时间也不就白浪费了吗?手指不是也白疼了吗?完成了折星星的“工作”,我开始了下一步的准备,看着折好的花花绿绿的星星,我就设计贴画的…  相似文献   

3.
Fashion English     
“20% discount”是“2折”还是“8折”? 曾有这样一件事,国内一个企业代表团在美国纽约购物时,发现商场门口挂着“20% discount”的牌子。认为商品血价大甩卖,误以为“打2折”,真便  相似文献   

4.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5.
自明代以来,刊刻元杂剧多以“折”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关于“折”的起始与本义,前辈戏曲研究家对此虽有种种说法,但都为明代人“分场”说法所囿,无法撩开元杂剧“折”的神秘面纱。其实“折”源于元刊杂剧的“一折,”本是一个表示长度单位的俗语,元代剧作家借用这一俗语作为行当术语,以提示演员实际演出时要表演一个短小戏段。“一折”的本质特征属于一种舞台提示,其起始和本义都与元杂剧划分四大场次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后来在元末明初时被进一步引伸扩展,“折”才正式用来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星星贴画     
要做成一幅“星星贴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先要把塑料管子折叠成一颗颗小星星,折一颗星星大约需要一分钟左右,要完成一幅星星贴画当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暑假里,我用了3天的时间,折好了三百多颗星星。折星星大拇指和食指用力较多,所以折到一半时,感到手指特别的痛,真的不想再折下去了。不过我想:如果不坚持下去,那前面的星星就派不上用场,还有折星星的时间也不就白浪费了吗?手指不是也白痛了吗?完成了折星星的工作,我开始了下一步的准备。我拿出白色的塑料泡沫板,用铅笔在板上勾出花瓶的形状和花束的位置,然后用五颜六色的星星在塑料…  相似文献   

7.
妙妙这一次碰上的事情很是“奇怪”。前几天,妙妙在Word中输入一篇文章时,当输入“长胜不衰”这个词后,却发现在屏幕上变成了“长盛不衰”。妙妙很奇怪,拿过词典一查,这个词果然是“长盛不衰”,咦,似乎电脑能够发现录入者的错误并且自动帮人改正。  相似文献   

8.
幼儿折纸基本功差,会直接影响折纸活动的顺利进行。每次折纸活动都是教师忙了一身汗,却只辅导了几个孩子,效率极低。能不能发挥家园双向联合作用呢?有了这一想法,我就开始尝试了。我在“家园联系台”的一角,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教您折”,并向家长朋友们明确了这一栏目的目标和要求:“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折过的小鸭子、宝塔、东西南北吗?用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纸折玩具充实一下您孩子的童年吧。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登出这些纸玩具的折法,希望您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与您的孩子一起折一折,玩一玩吧。”接着,…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它是第2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一训练重点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作者按照“夺桥原因→→抢时间(飞)→攻天险(夺)→渡河成功”的思路,有条有理地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文章的重点是“抢时间”和“攻天岭”两个部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时候,还应注意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因此,它又是对第九册第5单元“详写和略写”这一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辅助生育和控制生育成了现实,这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在20年前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试管婴儿”已为世人尽知,并且新的技术发现和应用正在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拥护了“任性”这件事情许多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发现了“承受”的迷人之处. 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任性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凡是从中受益过的人都明白那种说走就走的快感.可懂得承受的人脸上有种奇妙的光芒,他们举手投足之间有种额外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一、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策略记者:王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发现东方》一书的缘起以及学术背景。王岳川:我提出“发现东方”这一命题是较早的事情,这一想法大概是从我98年出国任客座教授之后产生的。在国外的教书两年,我触及并发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中学生这样诉说写观察日记的苦恼:每天遇见的都是熟悉的同学、老师,每天走过的仍是这条马路、这条小巷,生活太平常太单调了,无景可观,无事可察,观察日记真是无话可说,没法完成。有这样苦恼和困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在平淡无奇的事情里、在熟悉的人群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感受”,这是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一位中学生这样诉说写观察日记的苦恼:每天遇见的都是熟悉的同学、老师,每天走过的仍是这条马路、这条小巷,生活太平常太单调了,无景可观,无事可察,观察日记真是无话可说,没法完成。有这样苦恼和困惑的中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在平淡无奇的事情里、在熟悉的人群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感受”,这是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来个折被子比赛,看看谁折得最快、最好。就按上个礼拜老师教你们的角对角折法来折,让老师看看你们回家有没有练习。好,现在开始。”随着一声哨响,小朋友们都七手八脚折了起来。很快就有不少孩子折好了,还折得很整齐。正当我欣喜的时候,看见硕硕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床上发愣,丝毫没有动手折被子的样子。我提醒他:“硕硕,你怎么不折啊?小朋友都在折自己的被子啊。”“我不会!”硕硕立刻回答道。“不会可以学啊,老师教过了,硕硕回去有没有折自己的被子?”我这一问,硕硕的眼泪就扑簌簌落了下来:“老师,我很想自己折,可是妈妈不让,说我折…  相似文献   

15.
心随纸动     
“同学们,请把自己手中的白纸折成3条边2个面的图形。”何老师说道。大家争先恐后地折了起来,我自然也心领神会。“我折完了!”小白第一个叫道。紧接着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也喊:“折完了!”有的同学还在纳闷,这是怎样折的呢?有的同学折完后就得意洋洋地举起了折好的图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印刷学院党委认真学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在制定学院“十五”发展计划的同时还专门制定了学院党的建设“十五”发展计划。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其他高校借鉴。限于篇幅,现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9课《罗盛教》是一篇讲读课文。该文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王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重点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记一件事的写法。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按事情发展顺序”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一个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冰破落水。这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经过。这段是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案例: 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折一折,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不一会儿,硕果累累。略去教师的引发部分,重组学生的交流内容,摘录如下: 一组:“我们组用重合法把长方形纸片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对折,发现了长方形对着的边一样长。” 二组:“我们组把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相似文献   

19.
甜品小段     
最糟糕的事情老师:“难道还有什么事情比我们咬开一个苹果时,发现里面有一条虫子更糟糕的吗?”学生:“有,发现虫子只剩下半条了。”  相似文献   

20.
瘦驼 《高中生》2010,(7):61-61
在我们看来,男欢女爱,阴阳调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似乎两性的存在不仅是生物界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宇宙万物和谐的根本。所以,当有科学家发现一种鱼放弃了两性生活,转而变成一支完全的“娘子军”时,很多人表示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